如花书院 > 都市言情 > 巴黎圣母院 > 第 7 部分

第 7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瓦解的瓦解,从形式到象征,从逻辑直至美貌,活生生把整

    座建筑物宰了。再则,花样翻新,经常一改再改,这至少是

    时间和革命所未曾有过的奢望。时之所尚,甚至打着风雅情

    趣的旗号招摇过市,厚颜无耻地在峨特艺术的伤口上敷以时

    髦一时的庸俗不堪的各种玩艺儿,饰以大理石饰带,金属流

    苏,形形色色的装饰,卵形的,涡形的,螺旋形的,各种各

    样的帷幔、花彩、流苏、石刻火焰、铜制云霞、胖乎乎的小

    爱神、圆滚滚的小天使,总之,真正的麻风病!它先是开始

    吞噬卡特琳·德·梅迪奇斯 1

    小祈祷室的艺术容颜,两百年

    后,继而在杜巴里夫人 2

    小客厅里肆虐,使其建筑艺术在经

    受折磨和痛苦之后,终于咽气了。

    这样,综上所述,今日损坏着峨特建筑艺术的有三种灾

    祸。浮表的皱纹和疣子,那是时间的业迹;万般作践、肆虐、

    挫伤、砸碎,那是从路德 3

    直至米拉博

    4

    历次革命的业迹;肢

    解、截肢、四肢脱臼、修复,那是维特吕维于斯 5

    和维尼奥

    9

    3

    1

    1

    2

    3

    4

    5 马库斯·维特吕维于斯·波利奥,公元前一世纪恺撒统治时期的军事工

    程师和建筑家。这里代表古典风格。

    米拉博伯爵(1749—1791),原名为奥诺雷·卡普里埃·里克蒂,法国资

    产阶级大革命的政治思想家。

    马丁·路德 (1483—1546),德国宗教改革家。

    杜巴里夫人,即雅娜·贝居·杜巴里(1743—1793),路易十五宠爱的情

    妇,法国大革命时被送上断头台斩首。

    梅迪奇斯是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十五至十八世纪在欧洲政治、艺术和

    文学等方面都有过重大的影响。卡特琳(1519—1589)是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妻

    子。

    尔

    1

    的倡导者们所进行的希腊式、罗马式或野蛮式的工作。汪

    达尔人 2

    所创造的这一辉煌艺术,学院派把它扼杀了。数百

    年岁月和历次革命风云所造成的破坏,至少是没有偏心的,正

    大磊落的,然而接踵而至的那多如牛毛的各种流派建筑师,却

    都是特许的,宣过誓的,许过愿的,他们对低级趣味趋之若

    鹜,竭尽毁坏之能事,竟用路易十五时代菊苣纹饰去代替巴

    特农神庙 3

    里最大光轮上峨特式的花边饰带。这可真是蠢驴

    对垂死的雄狮猛踢了一脚。老橡树遍体鳞伤,更惨的是还要

    遭受毛毛虫的摧残,蛀呀,啃呀,撕呀。

    想当初,罗贝尔·塞纳利曾把巴黎圣母院比做埃费索斯

    的著名的狄安娜神庙 4

    —— 被古代异教徒奉若神明并使埃

    罗斯特拉图斯 5

    名字永留于世——,认为圣母院这座高卢人

    大教堂“在长度、宽度、高度和结构上都远胜一筹” 6

    。抚今

    追昔,真是天壤之别!

    0

    4

    1

    1

    2

    3

    4

    5

    6 见《高卢史》第二卷第三篇第一三○印张第一页。—— 雨果原注

    埃罗斯特拉图斯:埃费索斯岛人,为了自己永远留名于世,竟于公元前

    三五六年纵火烧毁了狄安娜神庙。遂被判处火刑。

    埃费索斯是小亚细亚半岛西部的一个古城,今在土耳其境内。狄安娜是

    意大利和罗马神话中的女神,从五世纪起被认为是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埃费索

    斯城的狄安娜神庙当初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一。

    巴特农神庙是雅典专祀雅典娜的神庙。这里代表古希腊风格。

    汪达尔人是古日耳曼族的一支,五世纪时曾先后入侵高卢、西班牙和非

    洲,对峨特文化的传播起过重要的作用。这里代表峨特风格。但汪达尔人曾大力

    害天主教徒,因而又引伸为文物破坏者,本卷第二章提到汪达尔人则为这后一

    个意思。

    维尼奥尔:意大利原名为吉亚科莫·巴罗齐·德·维尼奥拉 (1507—

    1573),意大利建筑师。这里代表文艺复兴风格。

    况且,巴黎圣母院绝非可称之为形态完整、风格确定、归

    入某类建筑艺术的那种纪念性建筑物。它已不属于罗曼风

    格 1

    ,也还不是峨特风格

    2

    。整座建筑算不上是一种典型。巴

    黎圣母院不像图尔纽 3

    寺院那样,不是以开阔穹窿为构架的

    建筑物,一点也不见凝重粗实的拱腹,浑圆宽阔的拱顶,冰

    冷赤l的风貌,庄严简朴的气概。圣母院也不像布尔日大教

    堂,并非那种尖顶穹窿的建筑物,壮丽,轻盈,千姿百态,繁

    盛茂密,布满尖形饰物,如花盛放。既不能把圣母院列入那

    类y暗、神秘、低矮、似乎被圆形拱压碎似的教堂的古老家

    族;这类教堂除了平顶之外,几乎都是埃及式样的;所有都

    是象形文字式的,所有都用于祭祀,都具有象征性;在装饰

    方面,更常见的是菱形和曲折形,而不是花卉图案;但花卉

    图案又多于动物图案,动物图案又多于人物图案;与其说是

    建筑师所创造的,毋宁说是主教所建筑的;这类教堂是建筑

    艺术的初期变态,无不烙印着始自根植于拜占庭帝国 4

    、终止

    1

    4

    1

    1

    2

    3

    4 拜占庭帝国:中国史籍称大秦。亦称东罗马帝国。三九五年罗马帝国分

    裂成东西两部分,东部即为拜占庭帝国 (395—1453)。

    图尔纽:法国索恩—卢瓦尔省首府。那里有座圣菲利贝尔教堂,是十一

    世纪重建的最古老修道院,被认为是勃艮第罗曼艺术最具有特色的典范。

    峨特风格是继罗马风格而起的一种建筑式样,以高耸入云的尖塔为基本

    形式。采用尖拱、飞扶墙、修长的立柱或簇柱、镶嵌彩色玻璃,形成腾飞的动势,

    给人以天国神秘的幻觉。建筑形式有三种风格:垂直式,辐s式和火焰式。雨果

    在小说中都有简略的描述。

    罗曼风格,即古罗马建筑艺术的风格,流行于九至十三世纪西欧各地。其

    特征是:砖石墙厚重坚实;拱呈半圆形;门框装饰逐层向内凹入;拱顶为交叉结

    构;并采用束柱。

    于征服者吉约姆

    1

    的那种神权军事纪律的痕迹。也不能把我

    们圣母院列入那类高大、剔透、饰满彩色玻璃窗和各种雕塑

    的教堂家族;这类教堂是形状尖削,姿态奔放,作为政治象

    征,具有村社和市民的色彩,作为艺术品,却带有自由、任

    意和狂放的特征;这是建筑艺术第二个阶段的变态,不再是

    象形文字式的了,也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并仅限于祭祀的了,而

    是富有艺术魅力的,演变的,深孚众望的,始自十字军归来,

    终止于路易十一 2

    时代。总而言之,巴黎圣母院既不属于第

    一类纯罗曼血统,也不属于第二类纯阿拉伯血统。

    巴黎圣母院是一种过渡性的建筑物。当萨克逊建筑师快

    竖完中殿最初的大柱时,十字军带回来的尖拱式样,已经以

    征服者的姿态盘踞在原来只用于支撑圆拱的那些罗曼式的宽

    大斗拱之上。尖拱从此后来居上,构成这座主教堂的其余部

    分。然而,初出茅庐,总有点胆怯,所以显得有时放大,有

    时加宽,有时收敛,还不敢像以后在许许多多奇妙主教堂所

    展现出来的那样如箭似矛地直刺天空。这大概是因为它感觉

    到近旁就是罗曼式的粗笨柱子。

    再说,从罗曼风格到峨特风格的这类过渡建筑物也值得

    好好研究,绝不亚于那种纯一的建筑类型。这种过渡建筑艺

    术所表现出来的微妙之处,倘若没有这些建筑物,那就会荡

    然无存。这是尖拱式样嫁接于开阔穹窿的一种风格。

    2

    4

    1

    1

    2 路易十一 (1423—1483),法国国王 (1461—1483)。

    征 服者吉约姆,即吉约姆一世 (1027或 1028—1087), 诺曼底大公

    (1035—1087) 和英国国王 (1066—1087)。

    巴黎圣母院特别是这种新品种的奇特样品,这座令人敬

    仰的丰碑,无论是每个侧面或是每块石头,不仅是我国历史

    的一页,而且是科学史和艺术史的一页。因此,不妨这里略

    举主要的细节,以资证明:那小红门几乎达到了十五世纪峨

    特艺术精美的顶峰,而中殿的柱子,由于粗大和凝重,却可

    以回溯到加洛林时代的圣日耳曼—德—普瑞教堂。小红门和

    中殿那些柱子之间,大概相距六百年。甚至连炼金术士,也

    无一不认为从那大拱门的种种象征中,发现了一本满意的炼

    金术概要,认为屠宰场圣雅各教堂是炼金术最完整的象形符

    号。这样,罗曼教堂,炼金术教堂,峨特艺术,萨克逊艺术,

    使人回想起格列高利七世 1

    时代的那种笨重柱子,尼古拉·

    弗拉梅尔创先于路德的那种炼金术象征,教皇帝国的统一,教

    派分裂,圣日耳曼—德—普瑞教堂,屠宰场圣雅各教堂,所

    有这一切巴黎圣母院兼收并蓄,统统将其熔铸、组合、揉和

    在它的建筑中。这座中心、始祖教堂,在巴黎所有古老教堂

    中,可说是神话中一种怪兽,头部是这一教堂的,四肢又是

    那一教堂的,臀部又是另一座的;总之,每座教堂都吸取点

    什么东西。

    我们再说一遍,艺术家、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对这种

    混合建筑物仍不无兴趣。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建筑艺术是何

    等原始的东西,并从这种混合建筑物所表明的事实中,也如

    同蛮石建筑 2

    遗迹、埃及金字塔、印度巨塔所显示的事实中,

    3

    4

    1

    1

    2 蛮石建筑指古希腊迈锡尼时代的庞大建筑式样,如近代发掘的迈锡尼王

    宫遗址的周长达九百公尺,墙宽五公尺。

    格列高利七世,一○七三至一○八五年为教皇。

    体会到建筑艺术最伟大的成果并非纯属个人的创造,而是社

    会创造的结晶;与其说是天才人物妙笔生花之作,不如说是

    劳动人民孕育的宁馨儿;它是一个民族留下的沉淀物,是历

    史长河所形成的堆积物,是人类社会不断升华的结晶,总之,

    是多种多样的生成层。时间的每一波涛都将其冲积土堆放起

    来,每一种族都将其沉淀层安放在文物上面,每个人都添上

    一块石头。海狸是这样做的,蜜蜂是这样做的,人也是这样

    做的。被誉为建筑艺术伟大象征的巴比塔,就是一座蜂房。

    伟大的建筑物,如同巍峨的山峦,是需要多少世纪的功

    夫才形成的。艺术变化了,建筑物犹存,这是常有的事:停

    顿招致中断 1

    ;建筑物根据变化了的艺术而平平静静地延续

    下去。新艺术一旦找到了建筑物,便牢牢揪住,紧紧依附,将

    其同化,随心所欲加以发展,一有可能就把它了结。受某种

    平静的自然法则的支配,这个过程不会引起混乱,无须付出

    努力,没有任何反作用。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移植,是一种

    循环不已的元气,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再生。诚然,多种不同

    的艺术以多种不同的高度先后焊接在同一建筑物上面,其中

    必有许多材料可供写出一部部巨著,甚至往往可供写出人类

    的通史。人类,艺术家,个人,在这一座座没有作者姓名的

    庞然大物上都消失了,唯有人类的智慧却概括在其中,总结

    在其中。时间是建筑师,人民是泥水匠。

    这里只要考察一下欧洲基督教建筑艺术—东方伟大营造

    艺术的妹妹,那便一目了然,它像一个广大的生成层,分成

    4

    4

    1

    1 原文为拉丁文。

    三个既分明又重叠的晶带:罗曼带

    1

    ,峨特带,文艺复兴

    2

    带

    —— 我们宁可称之为希腊—罗马带。罗曼带最古老、最深层,

    为半圆穹窿所占据,而这种半圆穹窿通过希腊式圆柱,又重

    新出现在最上面的现代层即文艺复兴带中。尖形穹窿介于两

    者之间。分别各属于这三带之任何一带的建筑物,都各自是

    界限清楚的,统一的,完整的。朱米埃日寺院是一例,兰斯

    大教堂是一例,奥尔良圣十字教堂也是一例。然而,这三带

    的各自边缘又相互混合,相互渗透,就像太阳光谱的各种颜

    色那样。由此产生了复合式建筑物,产生了过渡性的、细微

    差别的建筑物。其中有一座,脚是罗曼式的,身是峨特式的,

    首是希腊—— 罗马式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用了六百年时

    间才建成。这种变化是罕见的。埃唐普城堡的主塔便是一个

    样品。但是更常见的是两种生成带结合的建筑物。那就是巴

    黎圣母院,尖拱建筑物,但从其早期那些柱子来说,深深根

    植于罗曼带,圣德尼教堂的正门和圣日耳曼—德—普瑞教堂

    的中殿也都如此。属于这种情况的还有博舍维尔那半峨特式

    的迷人的教士会议厅,罗曼层一直到它的半腰上;还有卢昂

    主教堂,如果其中央尖塔 3

    的顶端不沉浸在文艺复兴带的话,

    那会是完完全全峨特式的。

    5

    4

    1

    1

    2

    3 “这 一木架结构的尖 塔 部 分,便 是 一 八 二 三 年 大 火 烧 掉 的 那 一 部

    分。”—— 雨果原注

    文艺复兴建筑大胆突破峨特式建筑风格,采用罗马柱式、拱圈、穹窿,力

    求把表现宗教的建筑用于表现人世的现实。

    “依地域、风土和种族的不同,亦可称伦巴第带、萨克逊带或拜占庭带。

    这是四种并行的姐妹艺术,各有其特点,但源自同一原则,即半圆拱。”—— 雨果

    原注

    话说回来,所有这一切微妙变化,所有这一切差别迥异,

    都只不过涉及建筑物的表面,是艺术蜕了皮而已。基督教教

    堂的结构本身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损坏。内部的骨架总是一样

    的,各部分逻辑布局也总是一样的。一座主教堂的外貌不论

    如何雕琢、如何点缀,在外貌的下面总是罗曼式长方形中堂,

    起码处于萌芽和雏型状态。这种形式的中堂始终遵循同一规

    则在地面上蔓延扩展。中堂永远一成不变地分成两个殿,交

    叉成十字形,上顶端圆弧形后殿是训练唱诗班的地方;下端

    两侧总是供教堂内举行观瞻仪式,设置偏祭台,好似两侧可

    供散步的某种场所,主殿由柱廊与两侧这种散步场所相通。这

    样假定后,小祭台、门拱、钟楼、尖塔的数目多少,那是根

    据世代、民族、艺术的奇思异想而变化无穷。只要崇拜仪式

    所需的一切得到了保证,建筑艺术便可自行其事。塑像、彩

    色玻璃窗、花瓣格子窗、蔓藤花饰、齿形装饰、斗拱、浮雕

    之类,建筑艺术可依照它认为合适的对数,尽情发挥其想象

    力,并加以排列组合。因而这些建筑物的外表变化无穷,其

    内部却井然有序,浑然一体。树干始终不变,枝叶却变化多

    端。

    二 巴黎鸟瞰

    巴黎圣母院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教堂,我们在前面曾试

    6

    4

    1

    图为

    看官尽量恢复其原貌,简要指出了这座教堂在十五世纪

    时诸多美妙之处,而这些妙处恰好是今天所见不到的。不过

    我们省略了最美不胜收的一点,那就是从圣母院钟楼顶上所

    一览无余的巴黎景观。

    钟楼的坚墙厚垣,垂直开凿着一道螺旋形楼梯,只要顺

    着这y暗的楼梯拾级而上,经过漫长摸索之后,突然终于来

    到两个高平台当中的一个,只见阳光灿烂,清风习习,一片

    向四面八方同时舒展开去的如画美景尽收眼底。这样的一种

    景观意为自身生成 1

    ,我们的看官若是有幸参观一座完整的、

    全面的、清一色的峨特城池,诸如至今尚存的巴伐利亚的纽

    伦堡、西班牙的维多利亚,或者甚至小一些、却只要保存完

    好的样品,诸如布列塔尼的维特雷、普鲁士的诺豪森,便自

    可想见一斑了。

    三百五十年前的巴黎,十五世纪的巴黎,已是一座大都

    市了。我们这般巴黎人,对于从那以后所取得的进展,普遍

    抱有错误的想法。其实,打从路易十一以来,巴黎的扩展顶

    多不超过三分之一,而且,其美观方面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其

    在范围扩大方面的收获。

    众所周知,巴黎诞生于形似摇篮的老城那座古老的小岛。

    这小岛的河滩就是巴黎最早的城廓,塞纳河就是它最早的沟

    堑。以后若干世纪,巴黎依然是岛屿状态,有两道桥,一南

    一北,有两个桥头堡,既是城门又是堡垒,右岸的称大堡,左

    7

    4

    1

    1 原文为拉丁文。

    岸的叫小堡。后来,从第一代

    1

    诸王统治时期起,由于河洲

    过于狭窄,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巴黎遂跨过了塞纳河。于

    是,越过了大堡,越过了小堡,最早的一座城廓和塔楼便开

    始侵入塞纳河两岸的田野了。这座古老的城廓直至上世纪还

    有若干遗迹,今天只留下回忆而已,不过,这儿那儿,偶或

    可以发现从前流传下来的东西,例如博代门,又称博杜瓦耶

    门,即p orta   bagauda 。渐渐地,房屋如洪流一直从城市中

    心向外扩展、泛溢、侵蚀、损坏和吞没这道城廓。为了抵挡

    这股洪流,菲利浦—— 奥古斯都造了一道新堤坝,建起一圈

    高大坚实的塔楼像锁链似地把巴黎囚禁起来。以后整整一个

    多世纪,密密麻麻的房屋就在这盆子里互相挤压,堆积,像

    水在水库里那样不断上涨,因而开始向高空发展,楼上加楼,

    层层叠叠,宛如y流受压,不停向上喷s,争先恐后,看谁

    有能耐把脑袋瓜伸得比别人高,好多呼吸点空气。街道越来

    越深,愈来愈窄;任何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