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历史军事 > 铁血帝国 > 第一百五十二章 阿比西尼亚的热风!(五)

第一百五十二章 阿比西尼亚的热风!(五)



    牛金的死,给刘云带来了难以名状的压力。

    刘云比牛金大3岁,虽然军人与文人的体质不在一个层面上,但刘云感觉得到那种从内至外不断蔓延的侵蚀,从到精神,全面的干枯衰朽,每过一分钟都更接近湮灭的终点——看起来已经不远了,不远了……

    牛金死后不久,因金本位改制和战后经济调整引的经济低迷和高税负,民间频繁爆反政府示威,不满于赤塔撤军和宗教、移民问题的激进分子又屡次制造涉外事端,冲击总理大臣官邸、包围英美使馆、打砸洋行以至杀害传教士的重大事件不断冲击着张志高内阁的威信,在内政大臣杨正金的提议下,张志高于19o6年4月3o日向皇帝刘云提出辞呈,刘云接受辞呈并任命他为看守内阁总理,第二次张志高内阁执政15个月后终于走到了尽头。5月4日,原外交大臣莫宁受命组阁,5月8日,新总理施政咨文获国会通过,莫宁内阁正式接过张志高看守内阁的权力,并延续至今。

    莫宁内阁的名单如下(年龄按19o8年计算):

    总理大臣:莫宁(原外交大臣,四十三岁)

    国防大臣:刘百良(由总参谋长转任,6军上将,四十四岁)

    内政大臣:杨正金(留任,预备役6军大将,四十五岁)

    外交大臣:6徵祥(原驻俄国、荷兰公使-大使,三十八岁)

    财政大臣:韩浪(留任,四十四岁)

    工商大臣:田正宏(农林大臣转任,四十六岁)

    农林大臣:马丰(科技大臣转任,四十五岁)

    科技大臣:江闻涛(交通大臣转任,四十三岁)

    交通大臣:孙文(卫生大臣转任,四十三岁)

    文教大臣:罗素兰(四十一岁)

    卫生大臣:康有为(司法大臣转任,五十一岁)

    司法大臣:胡克(预备役6军大将,由原国防大臣转任,四十六岁)

    ……

    张志高虽然在内阁中没了职位,却还是中民党总裁,总理党务,并补任钦选参议员,成为国会外交委员会委员长。

    3年来还生了什么呢?

    现在不是放纵感情去追忆什么的时候,此时此刻,刘云正顽强地抵抗着一波又一波侵袭而来的疲倦感,威严地注视着他的同志或臣子。

    总理大臣莫宁恭敬地先开了口:“皇上所言极是,埃塞不是没有胜算,而即便埃塞最后失败,也应该最大限度地消耗入侵者的实力,并努力在该地区造成相关各国之间更尖锐的矛盾。”

    “但无论如何,要求顾问团伴随埃塞军战斗到底未免太过严苛,不如先让他们参战,视形势展再让他们自行选择进退。”国防大臣刘百良建议道。

    “百良说得在理,就这么办。”

    刘云显然已经不打算再询问其他人的意见。

    的虚弱与表面的苍老,丝毫不能影响他意志的权威性,相反,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集团对他的依赖与忠诚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对集团而言,他已经接近神的领域。

    然而,时间机器对的损害作用正无可掩饰地明显化,这一点,刘云3年前就意识到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得到任何东西多多少少都要付出代价。来到这里,创造历史,成为亿万人命运的主宰——拥有这种程度的奢侈命运,拿几十年的寿命来交换并不昂贵。

    想得到,就要付出,没有这种基本觉悟的集团成员,被提前淘汰是理所当然之事。

    “阿富汗那边怎么样?有信心顶得住英国的反扑吗?”刘云提出新问题。

    兼任外援委员会委员长的国防大臣刘百良忙应道:“报告领袖,对阿富汗的援助因为事先有所准备,此时又正逢夏季,道路易于通行,进展还比较顺利。向哈比布拉汗国王承诺的批1万支步枪和4oo万子弹已经在7月份全部运过乌孜别里山口,第二批的机枪、迫击炮和山炮也已经从布伦口启运。据驻阿特使报告,喀布尔市民和周边各部族对国王的独立决定表现出空前热情的支持,自举行了多次和庆祝集会。国王则通过阅兵和表公开演说鼓舞民众,准备不惜代价维护国家主权,加上百年来屡次重创歼灭英国大军的光荣历史,绝大部分民众斗志昂扬,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