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都市言情 > 盛世收藏 > 第 4 部分

第 4 部分

:“姐姐。”

    “嗯。”林沐雨身体再次往前凑了凑,她的脸已经离唐风很近了,就差没有嘟起嘴等接吻了。

    唐风说道:“明天要是去门头沟的话我打你电话,我走了。”唐风说完之后就真的走了。

    唐风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之中,林沐雨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意,在真假充斥、鱼目混珠的古玩市场捡到一个漏确实固然令人欣喜若狂,但在平凡世界、人潮人海中“捡”到这么一个人才是慰藉一生的收获。

    唐风回到临时住处,这个家徒四壁的地方确实不适合人居,唯一带电的就是电灯泡了,灯才亮没多久,陈彦就在外面叫他。

    唐风打开门,陈彦走进房间,唐风问道:“陈兄有事?”

    陈彦说道:“你回来就太好了,我有一哥们,他打电话跟我说了,明儿好像是哪路神仙他大姨妈的生日,甭管什么吧,在门头沟赵王庄,也就是明清建筑群那边有个庙会,要不,咱一块去兜兜?”

    “庙会?”唐风摇了摇头说道:“那都是老头老太去的地方,我们去干什么?”

    陈彦说道:“有庙会不就有集市吗?”

    唐风老家在四川,怎么会不知道“赶场”,赶场就是赶集,他说道:“我知道,可那里都是杂货,跟古玩没关系。”

    陈彦说道:“落伍了不是?如今这年月买日用杂货都去超市了,谁还会赶集呀,赵王庄那边的庙会倒腾就是古玩。”

    “真的?那当然就得去。”唐风望向陈彦,奇怪的问道:“我说你对这事怎么就这么上心呢?”

    陈彦笑嘻嘻的说道:“嘿嘿,不瞒您说,我这也是想偷师学艺,跟着您这样的大拿那可长见识,这可比花大钱参加那个故宫鉴定培训班要管用多了。那个江源,就参加过故宫培训班,这丫可认真了,一课没落下,在那边什么都懂,一到实战就傻眼了。当然”陈彦话说着,就递上一根中华。

    “哟,二子哥您别客气。”唐风客气的接过烟,陈彦那边奉上了火,他说道:“我也不是想靠这个发财,如今是全民收藏热,我们这些搞雕塑的,多少也要有点艺术修养,要是不懂点收藏知识,出去人都把你当文盲。当然,嘿嘿,要您这网眼儿大,碰到那些小鱼儿小虾儿什么的,漏一个俩的给我我也不介意。”

    欲鉴宝先鉴人,陈彦把注是压唐风身上了,他接着说道:“不过,明儿江源也要去,有他这种人傻钱多的主,我们才有掏老宅子的机会,一般的人,老宅子的人看不上眼。”

    对于江源这个人,唐风没什么好感,但也谈不上恶感,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他说道:“没关系,明天我就去。”

    陈彦离开之后,唐风拿出包来数了数自己身边的钱,嘿,五万三千多块了,没白在北京跑一圈。他收好钱,拿出手机发了一条短信给林沐雨,之后就洗洗睡了。

    第二天上午,江源、赵永世和刘书南他们来了,几个人在陈彦家里没座多久,林沐雨也来了。

    前面四人上了江源的奔驰,唐风和林沐雨坐上甲壳虫,两辆车六个人赶往门头沟。

    不多久,林沐雨指着前面的一个村庄说道:“那就是赵王庄了。”唐风顺眼望去,这个村庄可比陈彦他们那边正规多了,一看这些民宅的气势,那过去肯定就是大户人家,进庄的路口,还有一个接一个的石质牌楼。牌楼就是一种有柱子,像门形的建筑物,一般比较高大,古代多出现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等地方的要道口,是一种彰显气派的装饰。有一句骂人的话——又要做婊子又有立牌坊,这里的牌坊也是牌楼的一种。

    唐风问道:“姐姐以前来过这里吗?”

    林沐雨点头说道:“嗯,来过,以前我们公司在这里拍过民国戏,现在这里马上就要辟为旅游区了。”

    汽车停在村庄口,几个人步行来到赵王庄,这个庄子呈标准的“田”字形,纵横两条主干道将整个庄子一分为四。

    现在,这条“十”字形的主干道两边都摆满了小摊,摊贩卖的东西主要是工艺品和小吃。

    江源从包里拿出一根雪茄咬在嘴里,说道:“诸位,一起转转吧?”

    “就这地方哪来的古玩呀。”林沐雨拉着唐风说道:“我们到那边去玩玩吧。”

    “哎,不是”陈彦心里边挺讨厌这个女人的,她老把唐风霸着,自己又不好撇开刘书南他们,虽然心里有疙瘩,但面儿上总要过得去的。

    林沐雨把唐风拉到另一边,说道:“弟弟,别跟他们在一起,这帮人可精着呢,万一你要瞧上好东西,他们肯定要横c一缸子哎,你有没有听我说话呀?”

    这个时候,唐风看见前面有一个贩卖旧文书的地摊,旧文书的种类繁多,包括历代诏谕、文告、题本、奏折、诰命、舆图、人丁黄册、田亩钱粮簿册、红白契约、文据、书札等等官方档案和民间文书。

    唐风指着那个地摊,说道:“姐姐,我们去那里好不好?”

    “好!”林沐雨点了点头。

    唐风和林沐雨还没有走到地摊,摊贩就喊道:“哎,帅哥、美女过来瞧瞧吧,我这里的东西都是从农村淘来的,绝对有收藏价值。”

    第二十章 地契与奏折

    古旧文书上面的年代都很详细,能精确到某朝某代,某年某月,甚至到某时。这类藏品如果能反映某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制度,那肯定就能具有较高的价值,运气好一点,恰巧能够遇上与历史名人有关或者是能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古旧文书,那价值就不可限量了。

    林沐雨今天穿着一身运动装,可以跟唐风一样蹲下身看这些东西。

    这个地摊虽然小,但品种却不少,常见的古旧纸质文书都有涉及,唐风随便拿起几样看了看,都摇着头放了下去,这类小摊到底是出不了什么好东西。古代文书多数都是纸质的,辨认真伪先不要看上面的内容,直接从纸张着手。

    古代纸张的一般都显得淡旧,手感光滑匀净,无杂渍。与现代纸张相反,越厚的古纸就越脆,也越容易破裂。道理很简单,比较厚的纸就像包装香烟的纸一样,有很明显的层次,使用久了就容易起毛边,毛边多了层次就会分离,再加上与空气长时间接触、受潮等原因纸质就会失去韧性。

    唐风看过的几张文书颜色都很生硬,没有自然退化的旧色,有些厚型纸看着古香古色,颜色却很新,明显有磨光痕迹,古纸那经得起这么折腾。

    唐风看了半天,最后,他的眼光停在了一张外面罩着塑料薄膜、里面皱巴巴的就像草纸一样的地契上。他伸手拿过这张地契,还没有把它从薄膜封套中拿出来,老板就说道:“哎,哥们,这个可不能拿出来呀,旧的就跟老人似的,折腾一次就少活两年。”

    唐风说道:“那好,我就在外面看。”

    古代的地契分为白契和红契两种,俗称“民契”与“官契”。买卖双方未经官府验证而订立的契据叫做草契或白契。白契在官府验证纳税之后,由官府为其办理过户手续,再粘贴上官方排版统一印刷的契尾,最后剁上盖县州府衙的官方大印就是官契了,由于官印是红色的,所以又叫红契。而唐风手中的这张地契就是红契,内容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民间买卖当事人的“立契文约”。毛笔书写,字迹清晰工整,当头两个字比较大一点,写着立契两个字,之后,就是买卖双方的合约内容,最后,就是今人也非常熟悉的八个大字——恐后无凭,立契为证。内容的后半部分就是契尾,上面有立契文约的官方陈述,最后标上了“河间府须、皋十六拾陆号,大清乾隆拾年三月十一”等代表编号、日期的文字。

    这张契约总共有三处官印,分别盖在立契文约、契尾和日期三个地方,字是大红色的篆体款,上书大清河间府印六个字。除了官印,唐风数了数,至少还有七八个人的指印,估计这些都是当事人、中间人、代书人等人留下来的,由于年代久远,有些指印已经模糊不清。

    有一点唐风现在可以肯定,这份地契的纸张绝对不是伪造的,关键就看内容是不是作伪了。他问道:“老板,这怎么卖的?”

    摊贩瞧了瞧唐风,说道:“您说这呀,这价钱可就有点贵了。”

    “我们不是被吓大的!”林沐雨说话就是直接。

    摊贩说道:“六千。”

    唐风说道:“六千没有问题,但您得让我拿出来仔细看看。”

    “哟,这么巧呢?我们也来看看。”赵永世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在唐风的另一边蹲了下来,林沐雨皱了皱眉头,这个傻小子,都不知道等他们走远一点再看东西。

    陈彦问唐风道:“怎么样?”

    唐风说道:“还得看看。”

    “您要诚心买,当然是要给您看仔细的,您可得手下留情呀,这玩意不能再折腾了。”摊贩话在说着,他这个时候的目光却停留在了江源身上,毕竟是“珠宝展览会”,商人看了都喜欢,他立即拿出一张类似于请帖的东西说道:“您看这个,这可是明朝的奏折,皇上看的东西,放到家里多有面子。”

    奏折就是古时候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在电视剧《大宋提刑官》中有一个情节,某八部巡按拿出一份奏折对宋慈说道:本官明日早朝即向圣上递交奏折,这纯属导演不懂历史瞎扯淡。奏折又称折子、奏帖或折奏,这两个字的称谓最早见于顺治十三年。

    江源拿起那份奏折,字正腔圆的念道: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事宜已筹备就绪,请皇上圣裁。接着,他点了点头,说道:“嗯,不错,简单明了。”

    摊贩连忙说道:“那还用说,这玩意儿可是真的!”

    “真的?”江源不紧不慢的说道:“我看是煮的吧。”

    摊贩一听江源拿他的东西开涮,不高兴的说道:“我说这位先生,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的。”

    江源说道:“这也忒简单明了了,现在的小学生都懂,古代不是这么讲究的呀?”

    明朝时期,科考制度已经规定了八股文,一般的奏折多繁文缛节,如此简单明了的奏折,实属少见。

    摊贩说道:“你没看后面还有朱批落款吗?”

    江源接着往下念道:览!着礼部全权办理相关事宜。

    已经将地契从塑料薄膜里拿出来看了半天的唐风摸了摸脑袋,做什么事儿学什么样儿,这位江兄念着这个,怎么声音就开始尖细起来了呢?

    “您这什么价儿啊?”江源念完之后说道。

    摊贩伸出两根手指,说道:“如果您诚心要,八千。”

    “给我看看。”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赵永世也来帮忙鉴定,江源将那份奏折交给了他,赵永世看完之后,立即将奏折还给摊贩,说道:“我们都是老玩收藏的,麻烦您呢,收好吧。”

    “这又怎么了?”摊贩今天是撞鬼了。

    赵永世说道:“您自己看看那落款。”

    摊贩说道:“款?款怎么了呀,永乐元年呀?”

    赵永世说道:“我是说朱批落款!永乐年那是朱棣的天下,玉玺下面的朱笔落款却是高炽,朱高炽是谁呀,大哥,是明仁宗,您这不是张冠李戴吗?”

    “唐兄,能给我看看吗?”江源顾不得那边的争论打上了唐风手中地契的主意。

    唐风点了点头将地契交给江源并说道:“江兄小心了。”

    唐风刚才听到那奏折的事情,转而对摊贩说道:“那奏折给我看看。”摊贩把奏折又交给了唐风,他身边的赵永世又凑到江源身边看那个地契。

    三个人各自看了半晌,江源问道:“老板这地契怎么卖的?”

    “一万!”老板没好气的说道,他现在只希望江源和赵永世快点消失,所以乱开了一个价。

    谁知,江源却马上说道:“我要了!”

    第二十一章 百假一漏

    “老板?”唐风看着摊贩,不咸不淡的说道,虽然,按照规矩,这边没谈好,那边是不能截和的,但这是唐风和江源的问题,跟摊贩无关,作为卖方来说,他是有权利价高者得的。

    “这?”摊贩想不到自己乱开价江源居然就答应了,说出去的价泼出去的水,他总不能说不卖的。但是,摊贩已经向唐风开过价了,是六千,万一唐风说给江源听了,那他不是自己抽自己的耳光吗?他看了看唐风,堆着笑脸说道:“这位兄弟,您先看着,看中哪一样,我跟你打折。”

    “打几折呀?”林沐雨马上浅笑着问道。

    “绝对物廉价美。”摊贩先稳住这边,然后对江源说道:“您看您这眼光,多准呢,一看就是大拿,成交。”

    “好!”赵永世马上拿出公文包掏钱,趁着他数钱的当口,摊贩走过来对拿着奏折的唐风说道:“如果您要这东西,我七千卖给你。”

    唐风微微一笑,说道:“五千。”

    让唐风大跌眼镜的是,摊贩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有点后悔自己还价还得不够狠,现在却没有办法继续还价,只好点头说道:“成交。”

    “喂!”林沐雨拉了拉唐风,唐风再一次冲她眨了眨眼睛,示意她没关系,自己没打算要那个地契。

    于是,双方看中之后不要的东西却都落在了对方手里,款货两清之后,几个人离开这个地摊。

    这几人才走不远。

    “呸!”摊贩重重吐了一口唾沫,开始数钱,他一边数一边哼着小调,看他那样儿,脸都快笑烂了。

    这边几个人并排而行,陈彦对唐风说道:“我有个哥们,刚打电话说附近有一个老宅子,里边有不少好东西,我们就是过来叫上你的,你去不去?”

    “现在?”唐风说道:“现在快到饭点了,去人家家里不好吧?”

    陈彦说道:“也对,那我们就先吃饭,那边有家酒店不错,我们一起吧?”

    “好,今儿谁都别抢啊,我请客!”江源的心情非常好,捡了一个大漏,还是从唐风手里抢来的。像江源这种有钱人是不会把女人看太重的,对他来说,女人是马甲,封了换一家。尽管男人一般都这么“豁达”,但看到自己想追的女人跟别人“在一起”心里总会觉得不舒服。所以,他对唐风是没有一点好感的,总希望唐风倒点霉什么的,那样才能证明林沐雨的选择错得多厉害。再所以,捡一个漏是喜,又是从唐风手里抢的,那就是喜上加喜双喜临门了。

    几个人走到酒楼门口的时候,林沐雨突然拉着唐风说道:“我想去喝茶。”

    唐风知道她是想揭开谜底,点头答应道:“好。”接着,他对诸人说道:“那你们吃你们的,我挑个临窗的位置,一会儿在下面叫一声就成。”

    陈彦点头说道:“好吧。”就算林沐雨跟唐风真的假戏真唱,他也不会觉得奇怪,唐风这种又年轻又有钱还有本事的男人哪个女人不喜欢。

    在这一群人里,所有的人都对唐风的认知都有误,尤其是江源,他当然不会傻到唐风看上什么他就抢什么,他也有自己的判断的。但他没有想到,只要是唐风看上眼的东西,就算假,也十分接近真,甚至可以以假乱真。所以,唐风看重的古玩其实是风险极大的古玩,能让唐风看了半天都不敢下决心买的古玩必定有乱真之处,所以,江源的判断往往会出问题。

    雕梁画栋,古香古色,清风习习,淡茶一杯,佳人相陪,至少在目前,唐风过上了神仙日子。

    林沐雨轻轻喝了一口茶,问唐风道:“你如此的好相与,是不是说明那个地契有问题。”

    唐风点了点头,说道:“淘地摊的话,根本不要想着捡漏,这类地摊百假一漏,风险很大。”

    “百假一漏?这个得解释解释。”林沐雨拿出小本子说道。

    唐风说道:“如果地摊货都是真的,你让那些开店的怎么办?如果开店都是真的,你让拍卖行怎么办?摊贩不用付房租,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加上假货又赚钱,本小利大,谁不想借机捞一把?起码在摊贩脑子里是明确的,他买的肯定都是假的。是真的,他就不会买这么便宜,所以,这个漏,连摊贩自己都不知道。”这也就不难解释摊贩为什么乐的p颠p颠的了,开价八千的东西五千块也肯卖。

    “说说那个地契吧,假在哪里?”林沐雨问道。

    唐风叹了一口气,说道:“如今资讯发达,所有鉴定真伪的方法和手段,鉴定者和作假者都是共享的。所以,现在作假的手段都很高明,那个地契居然是在一张真正的古纸上做的,就连行家也很容易上当受骗。但这个作假者百密一疏,没有留下布政司的款。”清代验证白契的机构是布政司,不管加盖什么样的官印,布政司都要留款,加盖官印只是一个确认。就好像户口本归户籍科管,但盖的却是公安局的章。

    “哦。”林沐雨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个奏折呢?”

    唐风喝了一口茶,说道:“这个奏折不难辨认,江源和赵永世都看出了破绽,但他们对历史的了解不够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权,次年,也就是永乐元年正式登基称帝,但当时各方势力并没有扫平,朱棣不得不南征北战,由当时还不是太子的燕王世子朱高炽掌权。所以,奏折都是由朱高炽朱批的,由于他还不是太子,没有东宫的印信,所以只能留自己的名,盖朱棣的玉玺。所有人都知道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在封为太子之后行监国之职,永乐最初的几年,所有文事都由他执掌,但那时他盖的是太子印再加玉玺。错误就产生在永乐元年,朱高炽不是太子却在事实监国的时期。

    “嗯。”林沐雨点了点头,抛给唐风一个柔美的微笑,说道:“弟弟你真的好厉害。”

    第二十二章 大宅门的小后院

    唐风淡淡一笑,他小时候就像一只鸭子,被那个倔老头强着灌进去了诸如盗墓技巧、文物鉴定这些枯燥乏味的东西,回首往事,自然是苦不堪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