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都市言情 > 周小云的幸福生活 > 第 7 部分

第 7 部分

许多。

    第四十七章 周家的生财大计(三)

    赵玉珍见周国强借到了钱欢喜不已,悄声问:“他爸,孩子姑姑借了咱多少啊?有一百吗?”

    周国强得意的掏出兜里的钱让赵玉珍数:“你自己来数。”

    赵玉珍一张一张数的分外仔细小心,数完一遍后不敢相信又数了一遍,还是二十张十块的,她惊喜地问道:“他爸,整整二百哪。你不是说就借一百的吗?我刚才还在担心若是孩子姑姑一时拿不出这么多现钱怎么办呢!”

    周国强把到妹妹家的事完整地说给赵玉珍听,最后特地强调:“……这钱可不是我要多借的,我本来就说能借一百就行了。孩子他姑非说怕咱们没本钱收猪特地多借了一百给咱们,这人情咱可得记在心里。”

    “你说的是,这年头找谁借钱都不容易。我估计若借十块二十块的你大哥能借给我们,这么多钱光是大嫂那一关就过不了。”

    赵玉珍打心眼里感激小姑,借钱难,不是什么人都这么大方的。好在姑爷一向是个好脾气都是小姑当家,不然他们夫妻俩也不好意思去张这个嘴。

    周国强对赵玉珍的话深有同感,大哥和他没什么毕竟是亲兄弟又住在隔壁,不至于对弟弟袖手旁观,可是大嫂那个人就有些难说了。她笑容满面的看起来好说话,心里却小气精明有些抠门,借的少些碍于面子不会说什么,若多了保不准会说两句难听的让人下不来台。

    钱既然有了,最大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两人商量着要去城里买三轮车。

    赵玉珍把小宝和二丫托付沈华凤照看一下,和周国强骑了一辆车去了县城。

    到了市场上专门卖三轮车的地方转悠了大半天,一共几家被转了个遍,最后终于买了一辆稍大一些的三轮车。花了一百一十多,贵是贵了一些,比小一号的多花了二十块。但是能多装不少东西,夫妻俩犹豫了半天还是决定买这种。日后想多收两头猪也能装的下,长远看还是不省这个钱了。

    中午到老三去吃了午饭,老三两口见到周国强骑着崭新的三轮车很惊讶,等周国强讲明了用途两口都为之高兴。周国民特地到冷食店买了些荤食回来,和周国强喝两杯。

    等周国强走时,三轮车上多了一摞报纸是宋明丽让捎给周小云的,赵玉珍忙不迭的表示感谢,不管东西好赖最少人家还把自家的女儿放在心上惦记着,这让做母亲的心里很是温暖。

    周小云的乃乃趁老三两口和赵玉珍说话之间,悄悄地把周国强拉到一边,从身上掏出了几十块钱塞进儿子口袋里:“强子,妈手里就这么多了,你拿着别嫌少。”

    周国强连忙摆手不要:“妈,你这是干什么,这钱你留着自己用我不要。做儿子的没孝敬您已经够不应该的了怎么还能来要您的钱。”

    乃乃硬把钱塞进了口袋,示意周国强动静小些别让周国民他们听见:“儿啊,你孩子最多最穷,妈也帮不上你,成天惦记着总为你发愁。你拿着这些钱好好去做些生意,不谈挣多少最起码得养活孩子,攒点钱把房子盖起来。妈这把老骨头也就放下心了。”

    儿子再大在母亲眼里也还是孩子,乃乃背地里没少为二儿子c过心。老大家和老三家不用说,闺女家的姑爷也是能吃苦的主没少挣钱。就是二儿子孩子多,日子最艰难,到现在还住着草房,怎么能不让乃乃为之着急呢!

    已经感动的说不出话来的周国强没有再推辞母亲的好意,告别老三两口,骑着新买的三轮车和赵玉珍踏上了回家的路。

    赵玉珍骑着自行车伴在旁边,有些好奇地问周国强:“他爸,孩子他奶拉着你到旁边神神秘秘的说什么了?”

    周国强长叹了口气:“妈硬塞了几十块钱给我,我不肯要,她非让我拿着。我这做儿子的心里惭愧啊。这么些年,咱爸去世后咱妈一直跟着老三过,我们从没孝敬过什么。现在还拿她积攒的私房钱,我想想都脸红。”

    赵玉珍听了也是一楞,难怪孩子他奶背着老三两口,想想也是的,和老三他们住一起,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老三两口供的。这几十块钱也不知道老乃乃多长时间才省出来的,现在都掏给了自家丈夫。赵玉珍陪着丈夫感慨:“他爸,孩子他奶心地还是不错的。咱们家这样子她老人家也着急啊,我们得好好苦,人不能穷一辈子。”

    周国强点点头,暗下决心要好好干让家里过上好些的日子。

    到了村子后,崭新的三轮车惹来了不少同村人的注目。

    有人干脆跑到了周国强家里来看,这时候有三轮车可是很稀罕的。再说了,农村人没什么娱乐活动,这家那家的事就是大家的事谁都爱凑热闹。

    周国强家一时间热闹如同集市,不少人都来看三轮车,这其中也包括周国富和沈华凤两口。

    第四十八章 会做人的沈华凤

    沈华凤把小宝和二丫带了过来,赵玉珍连忙道谢:“大嫂,谢谢你了。这两孩子没淘气吧,让你费心了。”

    沈华凤一张甜嘴,说话很叫人如意:“哪儿的话,孩子都听话的很,不需要我带什么自己玩的。我说他二婶你可真是有福气的,孩子个个都不赖,大宝人机灵活泼,大丫懂事能干成绩又好全村找不出第二个来,小宝听话乖巧,二丫现在看来就是小美人坯子。你这以后就等着孩子出息了好享福吧!”

    好听话人人爱听,赵玉珍自然不例外,她被沈华凤这番话逗得合不拢嘴。明知这是奉承话也高兴:“看大嫂说的,我都要上去了。”

    说了几句后,沈华凤忍不住心中的好奇:“他二婶子,我多嘴问一句,你家这三轮车买了多少钱,估计不便宜吧!”自家还没舍得买这种车呢,只有一辆平板车。她是知道老二家的情况的,很奇怪他们家哪来的钱买三轮车。

    赵玉珍心里很清楚沈华凤真正想问的是什么,她故意把向小姑借钱的事情说了出来:“这车一百一十多,我们家情况你也知道的,哪来这么多钱买。孩子他爸想去收猪宰了再到集市上卖猪r,做这门生意少不了三轮车,这钱是孩子他姑借给我们的。我们本打算就借一百的,他姑非多借了一百给我们,不然我们可买不起。”

    这一通话摆明是说给沈华凤听的,人精似的沈华凤当然听出了其中的含义:老二两口没向住在隔壁的老大家借钱,反而跑到邻村的小姑那,当然是怕她有钱也不肯借。说句良心话,她肯定是不愿意借这么多的钱给人家的。

    沈华凤有些尴尬的转移话题:“你们打算卖猪r啊,那我们以后可有地方买r了。你看还缺什么跟我说,咱们两家可是亲兄弟别客气。”

    话点到为止,也不能真正的把人恼了。赵玉珍见好就收,顺着嫂子的话往下说:“你还别说,大嫂,我还真想求你们件事情。我想着以后到集市上去卖r,还得要个案板才行,你看……”

    沈华凤拍拍胸脯,一口答应下来:“成,这事包在你大哥身上。家里正好有些好木料是做大桌子的,我让你大哥打个结实耐用的案板给你们,算我和你大哥送你的。”

    赵玉珍不得不佩服大嫂会做人,轻易地就避开了尴尬的“借钱”问题,还送了个人情过来。不过,这也真是他们现在需要的,当下向沈华凤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这边妯娌俩暗中交锋了一回合,那边弟兄俩也在聊天。

    得知弟弟到邻村的妹妹那借了钱,周国富抱怨起来:“老二,你有困难怎么不来和哥说呢。多的不敢说,这一百两百的我还能拿出来的,你跑到妹妹那借钱,这不是让我难看吗?妹妹肯定在想我这做大哥的不厚道不肯借钱给你,你让我以后见了她怎么和她说话,她不说我两句才怪。”

    周国强一直和哥哥的感情不错,平日里哥哥对他还是不赖的,自家也得了不少帮衬。这时听了哥哥的埋怨连忙解释:“大哥,我不是想着你们家刚买了电视手里不一定方便嘛,就没好意思向你张嘴。”没说出口的是沈华凤怎么可能同意借那么多钱给他呢。

    周国富也知道自家婆娘的个性,一时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这时沈华凤走了过来,对着自家男人说道:“海子他爸,我可替你答应老二媳妇了,你得做个好案板送给他们。别的忙没帮上,这可是你的老本行,活做的好些让老二他们多用几年。”

    周国富哪有不同意的,当即回家忙活了起来。不出两天,厚实的长案板就抬着送了过来,一看就是好木料做出来的。

    周国强也是个识货的,家里的大桌子用的就是这种木料,结实的很,当下谢过了哥哥,欢欢喜喜的和赵玉珍两人把案板抬进了家里。

    周家四兄妹都得知了家里要卖猪r的事情,都是兴高采烈。

    当然,高兴的原因各有不同。

    馋嘴的大宝心想,以后可以多吃点r了。

    周小云则高兴着父母终于迈上了做生意的道路,别人不知道她可是清楚的很,后来做生意发家致富的人着实不少,周家生活的轨迹终于开始缓缓发生了变化。

    至于这变化究竟会有多大,日后自然知晓。

    大宝很快就学会了骑三轮车,把小宝和二丫拖着到处跑。他也想把周小云喊着,可惜周小云不信任他的技术不肯坐。

    其实,周小云的担心不无道理。三轮车就三个轱辘,有个坑坑洼洼的很容易偏向一边甚至摔倒。而且笼头左摇右晃的不大稳当,刹车把长长的在龙头下面劲小的不容易扳动。反正,周小云不会骑三轮车。

    不过,大宝的表现可圈可点。先骑着三车还是歪歪扭扭地,熟练了以后骑的很快,转弯灵活的不得了。

    他骑着三轮车在村里来回转悠,惹得一堆孩子心都痒痒的。很快,车上的孩子就从两个变成四个,四个再变成六个,一直到八个再也坐不下了才算完。

    没挤上车的孩子就跟着后面跑,央求着车上的下来换他们上去轮流坐会。

    大宝很享受这样的感觉,威风的像个大将军。可惜,玩了三四天后,三轮车就被周国强骑出去收猪了。

    第四十九章 周家的大厨

    周国强又进了县城一趟,买了一杆大秤一杆小秤。大的留着收猪时用,小的留卖猪r用。

    等一切就绪,周国强和赵玉珍夫妻俩开始忙碌起来。

    周国强骑着三轮车挨村子转悠,寻找是否有要卖猪的人家。

    他本就是替人杀猪的,谁家猪长成了能卖心里有数,很少跑空腿。他给的是现钱,比猪贩子的秤又公道的多,所以有猪要卖的人家都乐意卖给他。

    周国强踩着三轮车拖了猪回家后,就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杀猪。

    待到逢集时,就把猪r拿到集市上卖。

    周小云找了张硬纸板用毛笔写了“猪r最好、价格最低”几个大字,把牌子c在三轮车的笼头上。来往的人看了这样的招牌很稀奇,倒给周国强招揽了不少的生意。

    集市上有些零散卖猪r的,很少有周国强这样长期的摊位。周国强想着刚开始做生意宁愿少挣点钱也得落个好口碑,刻意把价格压低了一点。并且秤头都高高的从不短斤缺两,让左邻右居买过的人都满意而归,纷纷说周国强做生意很厚道。

    听闻的人也会专门找了他的摊子来买r,不久之后,他的猪r摊就以价格低廉的优势成了集市上生意最好的。

    赵玉珍每到逢集就和周国强一起来照看生意,自然把小宝和二丫也带在了身边,一边做生意一边照应孩子两不误。

    那时候家家的猪大概养到一百多斤就卖了,再去掉内脏皮毛之类的,一头猪不过几十斤r,基本上逢一集就能把r卖的差不多。

    后来,还有本村的人逢家里来客人就到周国强家里去买r,再后来开始有邻村的人找到周国强家来买。即使不逢集,一天也能卖些猪r出去。周国强原来担心猪r卖不出去放时间长会坏掉,完全是不必要的担心。

    一来二去,周国强的卖猪r生意总算上了轨道。

    一斤r能赚一两角钱,几十斤r卖完了最少也能赚个几块。再加上猪浑身是宝,猪肝猪腰猪血猪肚猪肠什么都能拿来卖钱,从周国强和赵玉珍愈来愈飞扬的嘴角就能看出收入是很让人满意的了。

    一到晚上,装钱的木盒子里零零碎碎的有小半箱,赵玉珍乐呵呵地数着钱。可是一角两角的零钱太多,一会就会数乱了。

    周小云自告奋勇的过来帮忙,她把一角的整理好成一摞,二角的、五角的、一块的、二块的、五块的都再照此办理,不一会就算出了钱箱里的总数:三十三元四角。

    除去本钱的话逢一个集市能挣上近十元,这是以前赵玉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数着钱赵玉珍的手都有些发抖。

    大概一个多月后,周国强就把二百元钱还给了周芳。

    照这样,不出一年家里就能盖房子了,赵玉珍美滋滋的想着。想到美好的远景,赵玉珍笑的眼眯成了一条缝。

    家里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首先就发生在餐桌上。

    赵玉珍忙碌起来有时顾不上做饭,周小云开始做些简单的晚饭。赵玉珍本来担心这么小的孩子哪会做饭,后来见周小云指挥着大宝烧火自己做饭像模像样做出的饭味道居然很不错,也就放下心来。到后来演变成一天三顿饭倒有大半都是周小云动手了。

    周小云前生厨艺很拿手,话说回来,任是谁做了七八年的家庭“煮”妇做饭都不会差哪儿去。再说家里的那位吃饭又很挑剔,周小云在厨艺上的进步也得归功于前老公的挑三拣四。

    自从周小云做饭后,最高兴的要数小宝了。

    猪r是拿来卖了挣钱的,不可能顿顿都吃,不过隔三岔五地总能吃到些卖剩的五花r。周小云用些酱油把五花r烧的红通通的,一口咬下去满嘴流油,小宝不爱吃r的都能吃上几大块。

    通常若r卖完了总会剩下一些大骨头,周小云拿些这样的骨头放在锅里熬出浓浓的骨头汤,用来烧菜煮咸粥。

    小宝食量比较小不肯吃饭,但是见姐姐用骨头汤加些白菜熬出的咸米粥,热乎乎香喷喷的不由得胃口大开能吃两碗。

    小宝瘦瘦的手臂开始有了点r,这让周小云高兴不已。骨头汤补钙效果很好,比喝什么口服y强多了。小宝身体虚弱多喝点,也能增强抵抗力。

    周小云为了让小宝多吃饭可没少费心,刻意地做些合小宝胃口的饭菜。眼看小宝的饭量越来越大身子骨变得壮实起来,周小云别提多开心了。

    就是周小云自己也胖了不少,本来有些枯黄的皮肤变的红润不少,不再一付干瘪的样子。果然吃的好些营养多些就是不一样啊!

    赵玉珍天天除了带孩子做家务,还得和丈夫上集市卖r,里里外外忙的不可开交。有了周小云这个得力的助手帮着做饭,负担一下子轻了不少。赵玉珍心下喜欢得意,逢人就夸自己女儿。

    弄的周小云一听赵玉珍在哪提起“我家大丫……”这几个字就落荒而逃,汗颜不已。要夸也得等别人夸,哪有自家人夸自家人的,背地里人家不笑才怪。

    不过,自家老妈的夸赞最起码也表明了自己在老妈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周小云想到这个很欣慰。哪个孩子不希望得到父母的喜爱关心表扬呢?

    第五十章 麦假(一)

    地里的麦子成熟了,远望去一片金黄,庄稼人都喜悦的迎来丰收。

    学校放了一个星期的假让孩子也回家帮忙收麦子,美其名曰“麦假”。另外,还布置每个学生勤工助学,趁着收麦子的时候到地里捡麦粒,放假后要交一提篮麦粒。

    孩子们一听说放一星期的假都兴奋地喊叫跳闹,周小云被这种气氛感染了也欢呼起来。

    还是这时候学校的生活舒服,作业很少基本没有,一学期考一次试,连收麦子还放一星期假,哪有后来做学生那么辛苦啊!天天作业月月考试的,孩子早早的都成了近视眼,学习成了沉重的负担。

    方文超嘱咐周小云在家里也把口琴多练练,估计手风琴短期内周小云不容易练好。口琴简单好练些,在“六一”儿童节前把曲子练熟了就行。

    周小云答应下来,这时候她也知道了方文超有意让她去参加县里儿童节的事情,她对比赛的事情颇感兴趣,以前平庸的她哪有这样的机会。

    现在有这样的机会,周小云也挺高兴。周小云觉得不一定非要得奖,参加这样的活动对她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看来接下来的时间里得好好练习。

    周小云家共有五六亩地,若是周国强和赵玉珍夫妻俩都在地里忙割麦子怎么着也得五六天才能全部割完。

    可是周国强的卖猪r生意还算红火,实在舍不得停了。夫妻俩商量着集市就周国强一人去,赵玉珍到地里忙活。集市退了周国强再去地里做事,这样的话不耽误挣钱。

    打算倒是挺好,可是这么多的麦子哪天能割完呢?赵玉珍干脆请了自家的弟弟来帮忙。

    周小云的舅舅赵刚在家里处了个对象,今年没有外出打工。家里的麦子上个星期就收完了。听赵玉珍说让他来帮忙,二话不说骑了自行车一大早就来了。

    姐弟俩见面很亲热,他们俩年龄接近一些感情很好,一边做事一边聊天倒是不觉得怎么累了。

    那时割麦子用的是木柄的镰刀,镰刀弯弯的锋快,就是要弯着腰沿着麦子的跟来割麦子。一天忙下来,让人腰酸背痛。

    家家孩子都在田边玩,说是帮忙其实做不了什么事。镰刀这么快谁也不放心孩子动手,万一割伤了腿就糟了。不过,帮着抱麦杆子还是能做的。那时候,收麦子都是连麦秆子割的,等麦粒脱下来麦秆子都留着家里烧火做饭。

    大宝从地里抱起一捆麦杆子飞快的送到田边的平板车上,一趟趟的跑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