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都市言情 > 滴血瞳 > 第五百八十七章 大小红城

第五百八十七章 大小红城

三筑盛乐城,历14帝140年。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建立正统王朝的北方少数民族,盛乐成为北魏的发祥地,而被载入史册。2001年北魏盛乐故城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崔明丽翻出了一张资料,给我介绍着这林格尔县,我看向了崔明丽,冲着她微微一笑,“以你现在的专业度,你都可以去当导游了!”崔明丽淡然一笑,“你也太抬举我了,那个太专业了,我可干不了,给你一个人讲讲还是可以的。”

    此时,车子已经走过了一段距离,但是我却看到了窗外有两座古城一样的建筑。崔明丽说,这里就是“大红城”和“小红城”!

    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的浑河北岸,有相邻约25公里的两座古城遗址,较大者位于浑河北岸,当地老乡称大红城,稍小者位于大红城东北的丘陵台地之上,当地老乡称小红城。

    对于大红城古城和小红城古城,文物工作队的考古工作者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即进行过实地调查,一般认为大红城古城为明代早期的云川卫冶所,小红城古城为元代的红城屯田城。

    大红城古城位于浑河北岸的平地之上,城墙系用红褐色粘土夯筑而成,大部分保存较好其中东门、北门外置有马蹄形瓮城。城内断面之上不见文化层,大部分城区散布遗物极少,只有东墙之上及其两侧多见汉代陶片和瓦片。

    据古书记载,云川卫设置于明代洪武二十六年,素属于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八年,山西都指挥同知王仙领兵修筑了城堡,并开荒屯田。

    从大红城古城的规模来看,与同时期的东胜卫、镇虏卫、玉林卫相仿,而且这四座卫所大致呈东西一线分布。

    从大红城古城东墙之上及其两侧散布的汉代遗物来看,古城这一地带应建于一处汉代遗址之上。在大红城古城北面的丘陵台地之上,分布有数量众多的汉墓。从这些汉代遗存的迹象初步推断,大红城古城之下极有可能叠压着一座汉代古城。汉代的定襄郡沿着浑河由西向东设置有桐过、骆、武成三座县城,为西汉时期定襄郡的最南一线;到东汉时期,定襄郡南迁,浑河沿岸的这三座县城又成为定襄郡的最北一线。

    小红城古城的位置相对于大红城古城,有居高临下之势。古城平面大致呈方形,但四墙长度略有差池,北墙稍长,南墙稍短,整体由东向西略作菱形倾斜。

    据古书记载:“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十一月,命各万户府,摘大同、隆兴、太原、平阳等处军人四千名,于燕只哥赤斤地面及红城周回,置立屯田,开耕荒田二千顷,仍命西京宣慰司领其事,后改立大同等处屯储万户府以领之。”

    西京路云内州之下设有云川县:“云川,本曷董馆,后升为裕民县,皇统元年复废为曷董馆,大定二十九年复升,更为今名。”

    小红城古城南临浑河,云川的得名应与浑河有关。浑河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注》的记载,名为中陵川;到隋唐时期,史籍记载名为紫河;金代,即将浑河称为云川。金代云川县原名曷董馆,为馆驿之名。小红城所在的浑河北岸地势较为开阔,由此沿着浑河向东、向西,向西至红山口村附近再向北,均为古代东西、南北向的通衡要道。至于大红城、小红城,其得名亦与浑河有关。紫河“在和林格尔地。蒙古名五蓝木伦”。自明代中晚期以来,入居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将浑河称作五蓝木伦,为红河之意,而位于其旁侧的古城也就被称作红城。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往往红、浑不分,清末以来进入浑河地区开荒种田的汉族移民,将红河讹称为浑河。由此可见,蒙古族所称的小红城,与元代的屯田城红城,实在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口气讲完了这么多,崔明丽的双颊不由自主地有些发红,看到了这一幕,我的心中,又是一阵的感激之意,崔明丽竟然对于这漠南地区的林格尔县了解的这么多,这么全面,想来也是因为我的缘故,她才会如此上心,看来,在家的这一段时间里面,她着实没有为我的事情操心,想来也真的是有些难为她了。

    “来,喝口水吧……”我拧开了一瓶矿泉水,递到她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