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都市言情 > 给理想一点时间 > 第 1 部分

第 1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欢迎访问:   。。

    李亚:给理想一点时间       2012年01月01日 10:51

    来源:凤凰网读书  作者:李亚 字号:t|t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转发

    2011年12月,凤凰网博报年度博文精选集《给理想一点时间》由新星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录张五常、刘瑜、笑蜀、鄢烈山、朱大可、柴静、葛剑雄、杨恒均、南香红、加藤嘉一、闾丘露薇、宫铃等近七十位两岸三地、海内外作者一年来最优秀、最为网友关注的博文,是凤凰网年度最有影响力等文字结晶。凤凰网首席运营官李亚先生特为本书撰写序言。

    这是艰难转型的时代,也必然成了纠结的时代。

    孔子言:士志于道。自古中国之士,便以进谏为天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企图以“道统”驯服“治统”。中华文化传统虽注重生命而鼓励人不惜苟活,却不乏社会良心与勇气之士“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尽管文化屡遭革命,在进取与退隐的双重心理矛盾间,文以载道、学优而仕的传统没有殆尽,那份明道救世的使命感没有泯灭。而且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艰难演进所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提高、中产阶级崛起、社会思想解放,特别是网络传播技术打破了言论的垄断后,康德所述“有勇气在一切公共事物上运用理性”的启蒙精神,在现代“公知”乃至“公民”身上越发闪耀。“杜鹃啼血犹哀鸣,不信东风唤不回”,即使爱之深而恨之切,却不曾绝望,在无路可退的山崖上发出锵锵之音。

    在不危及社会稳定基础上的理性的、制度化、合法化的政治批判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保障。言论一致性将压制社会的个性、创造性,没有人能永远正确,只有自由讨论才能让我们更接近真理,鼓励人们参与公共事务,使人民变得不再冷漠、自私,促进社会道德提升与重建。民主培育人民的公共精神与爱国情c,促进人民积极、进取、奋斗的民族性格,才能带来更根本的社会稳定与长久发展;政府的权威来自公民的同意,建立在民主的正当性基础上的权力,才能在面临社会转型期无可避免的矛盾冲突中获得大多数民众的理解支持。

    2009 年国庆六十周年前夕,凤凰网主办了“转型时期的媒体变革”三亚峰会。我在致辞中提出:“在数字传播技术革命、中国市场化改革、全球化经济民主进程三股主要力量冲击下,传媒行业与这个时代一起经历着剧变,传统媒体尚未充分自由发展,却发现自己的的权威性已在瓦解。以环境监视、议程设置、身份发展、娱乐消遣为核心的传统媒体功能,面对公民新闻的崛起,被迫从信息与观点的发布者转型为社会多元意见的平衡者与对话组织者。”随后不久,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迅速流行,赋予了人们前所未有的话语权。而在媒体消费日益碎片化快餐化的时代,从传统媒体凤凰卫视衍生出的凤凰网,以博报这样提供深阅读的长博客媒体产品,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思想供应商的角色,超越海量快速的信息仓库模式,在理性建设性的基础上,d察时代、关注内心、探索意义、传播价值,让神马不只是浮云。作“开放社会的推动力,公民社会的催化剂”,成为凤凰网的使命,成为我们和博报作者们共同的使命。

    2011 年10 月,凤凰网博报之“名博校园行”系列活动,我亲身参与主持了闾丘露薇与笑蜀在中山大学的对话“青年与时代”,一起追问“青年在这个时代遭遇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权力与利益的勾结,法律及自由发展机会平等的缺失,上行遇阻,社会板结,朝向出生决定论或阶级社会的堕落危险,这一切让青年人感受到严重的无力感、无助感、挫败感。在“站无虚席”的讲堂里,闾丘与笑蜀面对大学生们真诚对话:如何从自身寻求明亮和温暖来影响世界; 努力让社会转轨在坚守理想与理性包容的条件下进行。

    辛亥革命的第一百个年头里,没有任何文字比得上温州动车事故引发的感叹更能代表人们内心深处的呼唤,每次读到,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中国啊,请你慢些走,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

    辛亥已经百年,同志仍在努力。价值,无论是源自千年来历经风雨而犹存的中华儒释道传统,还是百年前谭梁孙胡陈等舶来的理性自由平等民主宪政,不仅需要众心向往,不仅需要推动变革的勇气与行动,更紧要的,是内化为每个个体行为的指南,在阅读者与写作者各自的日常生活中,日日践行。

    理想需要多少时间?距离“五四”百年还有七年,一个无比伟大的时代是否终将到来?

    (作者为凤凰新媒体o)

    目 录

    盐泽英一:日本记者的“红色之旅”/ 69

    信力建:江湖风波/ 73

    宋石男:爷爷之死/ 76

    李银河:怎么评价潘金莲?/ 79

    朱大可:慈母与荡妇女性偶像的黄昏/ 81

    蒋友柏:不反省的公益/ 85

    老 愚:夜色深处有官人/ 87

    唐辛子:日本产妇不“坐月子”/ 90

    郑若麟:当“巴黎情结”缠绕中国富翁的心头/ 95

    刘 瑜:给理想一点时间/ 99

    柴 静:因为如果是我/ 102

    十年砍柴:一个无良官府不配有良民/ 107

    杨 照:理解风险,对付风险/ 110

    旮旯里坐的是总统

    李剑芒:你坚持民主所需的假设吗? / 117

    邱立本:没有中产阶级没有新中国/ 120

    加藤嘉一:刘志军的高铁遗产/ 122

    一 娴:美国是否有“两会”?/ 129

    张五常:贫富分化与土地政策/ 132

    王荣霖:日本大地震/ 140

    田一枫:利比亚战争对中国的战略警示/ 142

    蓝 晨:旮旯里坐的是总统/ 145

    黎 明:“技术幸运”的许宗衡/ 147

    丁征宇:纽约市长上班竟然坐地铁且无人让座/ 150

    赵 楚:南海争端不可意气用事/ 154

    章 文:德国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157

    林泉忠:两岸对“亲日碑”的态度为何截然不同? / 160

    王 冲:美国高官为何出门没有前呼后拥/ 163

    茅于轼:限购让中国不声不响地迈向权力经济/ 165

    潘石屹:一个无法比拟的伟大时代将要到来/ 167

    邱震海:崛起期的中国应汲取德日教训/ 171

    中国,请你慢些走

    秦建中:《春天里》为何唱哭千万网民? / 179

    时寒冰:“中国制造”何以比国外贵? / 182

    闾丘露薇:我的新年愿望/ 185

    盛大林:如何避免“统计为政绩服务”? / 188

    林楚方: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190

    笑 蜀:有自治秩序人心始不可c纵/ 192

    洪巧俊:中毒“情绪感染”是最牛的雷言/ 195

    魏英杰:“五杠少年”难以承受官本位之重/ 197

    汪华斌:还要后代为我们的无知买单吗? / 200

    鄢烈山:中国能不能不要“城管”? / 202

    五岳散人:血统论回潮是危险信号/ 205

    周虎城:封锁消息封锁不住人心/ 208

    郑 浩:“政府绝对正确”的年代已经过去/ 210

    陈季冰:“红歌”唱出来的生意/ 212

    童大焕:中国请你慢些走,等一等你的人民/ 216

    吴祚来:良知的力量,国家的希望/ 219

    石述思:王进行的是一场必输的战斗/ 222

    吴晨光:给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一封公开信/ 225

    刘方炜:我们都是“霍小丽”/ 229

    刘 瑜:不知道与宁可不知道/ 231

    张 鸣:被塞了一嘴糖的巡视组/ 234

    叶 檀:“特供”造就地沟油/ 236

    【附录一】 从改变自己做起——“名博校园行”之对话闾丘露薇、笑蜀/ 239

    【附录二】 凤凰网博报博文排行榜/ 255

    【附录三】 凤凰网博报浏览最多的博客/ 269

    【跋】一些人那些事/ 271

    一                          刘方炜:从澡堂子说到官场

    三十年前的中国,澡堂子也曾经是垄断行业,我所居住的县城只有一家澡堂子,主要为男性服务,为了解决女性的洗澡问题,便从每周中专门辟出一天接待女性客人。在澡堂卖门票的是个老头,住在我家的对面,有一天就听说老头被一群洗澡的女人打了,原因是老头在卖票之余顺便偷看了女性客人的l体。当年只知道跟着众人嘲笑这个老头,今天想来,却觉得这个老头很是可怜。在老头与澡堂之间,只有一扇镶着玻璃的小门,挂着一层布帘,要想不去偷看,全靠老头的自我克制——想要不去偷看都难!

    这家三十年前的澡堂子很有点像今天的官场,卖票的老头就是今日官场上掌握了实权的官员。无时不在的各种诱惑,触手可得的金钱与美女,最要命的是监督的缺位,全靠掌握实权官员的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才能勉强抵御,实在是很难!

    设想一下,如果三十年前那家澡堂子能够在硬件设施上改善一下,从客观条件上堵死卖票老头偷看女人l体的方便之门,那位老头可能终其一生都受人尊重,不会蒙上污点。同样的道理,今天的官场,如果从制度设计的根本上做出改善,很多运气不好的贪官今天可能依然会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继续为人民服务,不会落个锒铛入狱下场。

    近日报载,陕西省商洛市的一个区委书记五年间卖出27顶官帽,买官者中不乏贷款行贿之人,一时传为海内奇谈。实际上,大家都知道,特别是官场中人更清楚,买官卖官,已经是大陆官场的普遍现象,这位区委书记只不过是运气不好,被人盯住抓出来而已。这也很像当年那位在澡堂子里偷看女人l体的卖票老头,事发之后,人们都说,年复一年,他都不知道看了多少回了,只是这一次被人盯住了,叫了出来,于是被众女客暴打一顿。

    老头偷看女客的l体,有三个基本前提:一是老头色心犹在,二是有女客l体存在,三是偷看起来很方便。官场买官卖官,也有这样三个基本前提:一是有人想买,二是有官可卖,三是卖起来很方便。

    这里面就直接关系到了权力的根源问题。集权体制,权力出自上,官员的任命权垄断在少数人手里,于是千年以来,买官卖官现象就像牛皮癣一样长在中国社会身上。时至今日,随着官员队伍的膨胀,官位增多也就意味着商品增多,买官卖官便更加呈现不可阻挡之势。民主社会,权力出自下,官员的任命权分散在每一个选民的手中,官场中无官可卖也无官可买,只有拼命讨好选民才能获得权力。这就出现另一种政治现象——选举政治。选举政治也有弊端,但比起买官卖官的集权体制来,好坏优劣,就不用我再饶舌了。

    就在几天前,中央级大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被立案审查。消息传来,又让我想起30年前偷看女人l体的澡堂卖票老头。是该从制度设计上彻底改善一下的时候了。

    二                                盐泽英一:重新思考中日历史问题——日本记者的“红色之旅”

    发布时间:2011…08…12 09:40 作者:盐泽英一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 319次

    中国外交部给外国媒体安排的“红色之旅”采访团,前往与中共建党息息相关的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和南昌,开始了了解中共党史的旅程。采访团外媒的记者共有23人,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德国和英国等,不过最多的仍然是日本媒体。

    抵达吉安机场后,我们出发去井冈山。我第一次见到江西富饶的生态环境,沿途鲜有人烟,只有郁郁葱葱的树林。大部分是阔叶树,不像北京那些干燥寂寞的山林。当天,我们参观了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室里坐满了从长春来的司法系统人员,正在学习井冈山革命历史。

    次日安排我们参观黄洋界保卫战旧址。1928年的战壕遗址至今仍保留着。讲解牌上写道:“当时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击退了敌人四个团的数次进攻。”我的视线停留在“敌人”二字上。向当地陪同人士询问:“敌人是谁?”她回答:“当然是国民党。”我又问:“为什么不写下国民党呢?”她说:“那是众所周知的。”过去我曾去过中国很多有关日军侵华的历史遗址,但在我记忆中,说明上都写“日军”,没有见过一处写“敌人”这样抽象的词。

    一直以来,日本人比较习惯于暧昧的说法,常常用拐弯抹角的词汇来表达其态度。我以为中国人会不同,特别是历史记录,应是明确和讲究细节的。比如沈阳“九一八”抗日纪念馆就再现了当时日军的粗暴行径。没想到原来中国人也很会用暧昧的词汇,实在微妙。后来我想,对于一个战斗对象,作为“敌人”来记忆或作为“国民党”来记忆,会产生不一样的国民情绪吧。

    第三天采访团抵达南昌,参观八一纪念馆。在这里,我看到了具体的“敌人”:“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相继背叛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纪念馆的大屠杀统计表上标记,从1927年3月到1928年初,一共有31万人被杀害,触目惊心。

    之后去了新建县拖拉机厂的“小平小道”,是已故的中国国家领导邓小平1969年到1973年和家人一起生活过的地方。在中国政治史上曾三起三落的他,在文革期间到此拖拉机修理工厂当钳工。工厂还保存着当时他使用过的拖拉机,外面则保留了他每天去工厂必经的小路。讲解员告诉我们:“邓小平当时因错误的政策被送到这里。”一位巴基斯坦斯记者追问:“什么错误,谁的错误?回到中央后他为何能再掌握执政力量?”讲解员尴尬地回答:“我不是专业研究历史的…细节不太清楚。”讲解牌上有所解释:“邓小平被当作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并被剥夺一切职务。”但并没有记下是谁的错误。

    一个民族传承什么历史,或怎样让历史刻印在民族记忆里,没有一个普遍性规律来定夺。日本神户女子学院教授内田树曾说过:“历史的事实和国民对此的感情,不一定是对等的关系。”在各种各样的历史事实中,有的是被选择为应该记住的,有的却不是。此次让我感受颇深的便是,除了事实的选择以外,如何记载历史事实也会影响到国民情感。

    在中日之间,历史问题一直是最为敏感的。2005年,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去靖国神社参拜,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如果说日本当年侵华,中国人有反日的情绪尚可理解,但回顾中国近代史,英、德、法等列强也曾经侵略和蚕食中国。说起近代史,中国人一定会提及鸦片战争。当时帝国主义英国为拿回银币,出口大量鸦片到中国,最后发动了鸦片战争,还占领了香港。之后,德、法、俄相继侵略中国,鸦片战争在中国衰落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可是我从未听说过中英两国首脑会谈时出现历史问题。2000年以来,我也从未听说在英国大使馆外有发生过抗英游行示威。1997年,我在香港报道有关香港回归中国的新闻。当英国把香港还给中国的时候,英方没有道歉,中国也没要求道歉。我还记得,在香港回归之前,一位日本记者向港督彭定康提问:你们不向中国道歉么?彭回答道:“那是150年前的事情,现在还需要道歉么!”

    150年的确不短,19世纪的普世价值和现在也不一样。但难道当时完全是大鱼吃小鱼,没有正义的世界么?我看也不尽然。当英国决定发动鸦片战争的时候,当时在野党政治家格莱斯顿在国议会演讲时就反对称:“我永远无法理解这场不正义的、不荣誉的战争。”

    我不由思考,中国人为何不会对英国帝国主义像对日本军国主义那般义愤填膺。我不否认日军当年的暴行很恶劣,发生时期比较近,民族记忆犹新。即便如此,我觉得中国人对英国人的感情好像跟那段残酷不正义的客观历史事实不对应。对在清法战争时侵略越南进而侵略中国的法国也好,在《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下掠走沿海及外兴安岭、库页岛的俄罗斯也好,他们难道就没留下过历史问题?

    从江西回京后,我又去电影院看了为纪念中共建党90周年制作的最新影片《建党伟业》。这部影片讲述了清末到中国共产党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的1921年7月之间的历史故事。之前我猜想故事也许会夸大毛泽东在历史上的角色,但并不是这样。看完后总体感觉比我想象得要客观,和我所学过的历史大致符合。那时的毛泽东在党内还没确立领导地位,在情节上只不过是出席一大建党的湖南代表。开会时,毛还惊讶广东代表带着妻子出席。他问道:“开会还可以带家属吗?”影片可谓幽默地把他塑造成一个比较保守的乡下男人。和杨开慧谈恋爱那段也十分有趣。我过去没有看过关于描写毛泽东私人感情的影片,这些细节让我感觉十分新鲜。

    不过,影片开头画外音的解说让我有些纳闷。它说:“进入19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