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历史军事 > 铁血帝国 > 第二百零六章:重返阿比西尼亚(二)

第二百零六章:重返阿比西尼亚(二)

集团军有加尔各答港和铁路支持以外,由于科伦坡港和孟买港短期内均无法使用,15和16集团军都不得不依靠滩头卸载来补给,联合舰队和东海方面舰队主力也只能利用临时锚地进行海上补给,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受到天气影响。随着补给线不断延伸,原本分派给印度洋战区的3oo万吨商船份额早就不够用了,月初就已紧急追加了5o万吨,月底之前还须额外追加5o万吨,而据后勤处重新估算,要按原计划在3月份之内完成对土海上交通线沿岸节点的控制。很可能还须在3月中旬之前再追加5o万吨运输船。”

    听完这一番怨气不小的分析,刘千桦点头关切道:“缺口可不小,有办法填吗?”

    顾英扬无奈地朝天吐了口气:“打算从机动预备队中拿出1o万吨,从张一叶的东南战区要回1o万吨,加上2月份新造的1o万吨,3月中旬之前能拿出来的就这么多,再不够用,只好让邓简他们自己想办法了。”

    刘千桦轻叹道:“朕从前倒是听刘百良提过,说是要攻略澳洲的话,保险起见,得拿出投入十个师外加联合舰队三分之一兵力,最低限度就得用上25o万吨运力。这次印度方面军二十几个师连同联合舰队的大半兵力同时开打,只给了3oo万吨,也真是难为武德侯了。”

    顾英扬嘿嘿一笑,反过来安慰道:“皇上不必太过担心,按眼下的形势,全面平定印度指日可待。等到印度境内无仗可打,军火油料的需求就没那么迫切了,届时提拉克的国民政府应该也已经初建权威,这将更加有助于我军所需的粮食、饲料之类就地取给,两方面综合起来,短期内海运的压力可以减轻不少。”

    刘千桦还是不放心:“就算平定了印度,后续行动还需要大量运力吧?”

    顾英扬侃侃应道:“那是自然。就算是控制了波斯湾,打通了对土海上交通线,那条号称‘接近完工’的2b铁路也够我们吃一壶的了。德国人眼下鞭长莫及,我们得自己完成最后的工作,不说那七八百公里还未动工的线路所需的铁轨、枕木跟其他附属设施,也不说为此必须追加的工程设备,最大头的还是全线运行所需的机车、车皮、煤炭,全部要由我们自备。等到铁路弄得差不多了,紧跟着就要开始欧罗巴远征军和援德物资的海6大联运,如果在此期间,论证中的红海和东非攻略变为现实。到今年年底,印度洋方面的运力需求将过6oo万吨,现在只希望新造的船能够如期补充进来,同时损失率还要能控制得住……”

    刘千桦一边侧耳聆听,一边支肘沉思,冷不防插话道:“朕没记错的话,从柏林经维也纳、君士坦丁堡到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半岛腹地古城科尼亚的一千多公里路段,早在1896年就完工了,跟着德国人又计划建设一条从科尼亚穿过伊拉克,一直延伸到科威特的两千多公里长的新铁路,不过英国人随后控制了科威特,德国人只好把铁路终点改在巴士拉,在1912年之前已经完成了科尼亚到伊拉克北部摩苏尔这一段,不过因为英国对土耳其施加了压力,到开战前只勉强完成了摩苏尔到提克里特一小段,这样我们就还需要补建巴士拉到提克里特这一段。而现在巴士拉就在英国人手里,他们在撤离的时候免不了会破坏港口设施,想必会给我军带来不小的麻烦吧?”

    顾英扬低头恭维道:“皇上记性真好,的确如此,这方面总参早有考虑,自会有应对措施……”

    刘千桦却没听到似的,自顾感叹道:“朕还记得那个时空历史上,在英法的阻挠下,德国人直到开战前也没能将铁路修到伊拉克境内,甚至连土耳其境内的路段也只完成了一小部分,科尼亚到巴士拉这段‘巴格达铁路’,实际上是拖到1934至1944年才由英、法、土三国分段建成——我们创造的新历史还真是无处不在。”

    “没错,我们就是为创造历史而来的,不是才子佳人、无病呻吟的历史,而是决断国运、纵横世界大势的历史,它自然要无处不在,时刻影响亿万人的命运!”

    千桦听罢这番激昂霸气的感触,颇有同感地颔微笑,同时坐正了身子,貌似庄重地吩咐道:“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一个战场就聊了这么久,我的总参谋长大人。接下来的介绍可以稍微简短一点吗?”

    “老臣遵旨……”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