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历史军事 > 铁血帝国 > 第一百九十五章:屠熊!万里合围!(六)

第一百九十五章:屠熊!万里合围!(六)

口气展开了15个炮兵营,总共27o门大炮(54门为重炮),平均每公里54门!这还不包括团营连步兵单位编制的大大小小的步兵炮、狙击炮和迫击炮。

    炮兵部队之后,是搭乘卡车的机动步兵和下马待命的骑兵部队,前者随时准备乘车疾进,为战车部队补充随扈的步兵,后者则随时准备跃马扬刀,追杀溃散的敌军。

    6凯平将进攻正面选在了俄军防线的左翼,第42师和西伯利亚第11师地结合部,这一布置恰在俄军命门——之前亲身领教过华军装甲部队威力的西伯利亚第11师所部一触即溃,官兵纷纷弃壕逃命,导致友邻第42师侧翼暴露。华军一部趁机绕过第42师侧翼,从背后突袭俄军阵地,新近从欧洲调来的的第42师虽然战斗意志旺盛,但在平均每公里正面多达8o部的密集战车群冲击下,仅过了一小时,据守一线地两个步兵团即伤亡殆尽,至下午4时许,第42师地三处炮兵阵地均被摧毁,转移中的师部遭到华军骑兵追截,师长苏萨宁少将被俘。

    二装集主力部队达成突破之后,即以左右两路军卡住突破口两侧,6凯平亲率中路军从背后攻击敌内线部队,约两百部战车构成地钢铁锲子接连横扫敌辎重中心、炮兵阵地,一路追攻至敌31师前沿阵地,日落前完成了与林易支队的汇合。

    就这样,沙俄聚集三十万大军的阿列伊斯克包围圈,被中华帝国的铁甲钢骑硬是戳出了个一透到底的洞。

    入夜,新西伯利亚,勃鲁西洛夫与参谋长纳卡西泽相对而坐,谁也不想先开口。

    四十五万大军,两条战线,连续八天的进攻,本以为大势已定,肉已下锅,此时看来,却宛如强弩之末,颓势立显。

    阿列伊斯克的五六万华军,不但顶住了俄军三十万重兵的围攻,还引来了鲁布佐夫斯克的主力装甲兵团,硬是把罗维索斯中将号称“接近完美”的反坦克阵地戳奶酪般地戳穿了。

    反坦克壕沟的作用被敌人的履带架桥车抵消了,这是之前没有想到的情况,勃鲁西洛夫只能大骂自己的参谋们不够认真。

    由海军射炮改装的反坦克炮没起作用,由于缺乏专门的观瞄装置,炮手只能通过炮膛直瞄,有效射程只有两三百公尺,很容易被对方战车和步兵火力压制,且火炮由骡马牵引,机动性差,很难穿越敌方的压制炮火抵达需要的地段。这个问题纳卡西泽曾提到过,但这是勃鲁西洛夫无法解决的问题——兵工部门表示要花至少一年时间才能为这种火炮研制出一种全新的反坦克用观瞄装置。

    此外,在对方步兵与坦克之间的默契配合下,使用“勃鲁西洛夫鸡尾酒”的战士大多在投弹前先变成了人肉烧烤,集束手榴弹和长柄炸药包也同样没能挥预想的效果。

    前线来的绝望电报,胡乱堆叠在桌上,勃鲁西洛夫不想再看第二遍。

    之前被勃鲁西洛夫寄予厚望的潘廖采夫,今天也来了可怜兮兮的求援电,报告其53集团军配属的第1坦克旅已经损失了一半的坦克,而第11装甲旅的装甲汽车“防护太过薄弱,完全不适合用于正面进攻”。

    “仅有的4部门捷列夫级坦克全部被打坏,无法回收,里吉斯基和雷诺坦克连也被彻底摧毁,军官们对剩下的英国坦克缺乏信心……”

    “士兵们希望有更多的门捷列夫支援作战,我个人认为,如果能一次投入一个连的门捷列夫,一天内就能铲除当前给我们造成极大麻烦的障碍……”

    可怜的潘廖采夫,没有人告诉过他,成本高昂、维护困难又经常给道路造成可怕破坏的门捷列夫重型坦克,已经在一个月前被大本营勒令停产了,再也没有门捷列夫,也再也没有国产坦克,大本营决定停止生产不实用又不可靠的各种“畸形”坦克,转而完全依赖进口坦克。

    勃鲁西洛夫深低着头,无意识地搓着手,他在思考,他在抉择。

    到此为止了吗?

    所谓俄国的救星,也不过如此……

    太强……对手太强了,这不仅仅是兵力和兵器的问题,而是整体作战思想的差距,他们对战争的认识远远越了同时代各国!

    可是,你能公开认输吗?

    你要怎么跟沙皇陛下交代,要如何跟自己的良心交代?

    况且,你个人的认输,又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