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历史军事 > 铁血帝国 > 第一百九十三章:决战河间(十六)

第一百九十三章:决战河间(十六)

配用2o弹匣或1oo弹链)的金陵十年式轻机枪。每个空降中队地机

    按编制配有四挺这种机枪,正机枪手都是各中队最强因为他们的机枪配用的是最沉重的2oo下挂弹箱,而副射手除了背负备用弹箱和弹链,还配有突击步枪以掩护正射手。

    狙击手则换用了原本只配给装甲部队机动步兵的承宪四年式半自动步枪,这种使用全威力弹的长身管步枪既能狙击远程目标,又具有适当的火力持续性——它配有1o装的固定弹仓,无须拉枪栓退下扳机即完成一次射,每分钟可射三十到四十。惟一地缺点就是对步枪而言,它过于沉重了。每个中队的狙击分队配备三支这种步枪,每名正射手一支,副手除携带远程精密望远镜外,另配突击步枪加以掩护。

    每个中队地掷弹筒分队还配有三具江南制造承宪五年式掷弹筒以取代一般步兵部队中常用的江南十一式掷弹筒,这种新式掷弹筒最大的特点就是取消了后部的迫击炮式座,改为步枪式肩托,瞄准方式也改为步枪式的准星照门,可手持托肩射而无须以迫击炮的座地方式射,使用更加灵活方便。除每名正射手配一具掷弹筒外和八到十六枚榴弹外,副射手通常携带十六枚到二十四枚榴弹,同样配有突击步枪用于掩护。

    比一般步兵使用的木柄手榴弹更轻巧更适合巷战的瓜形手榴弹,以及前线尚未普及的重型反战车手雷,空降中队的每一名战士都携有不止两三枚,更奢侈的是,每一名队员,无论官兵,无论兵种,都配有至少一支手枪——通常是制式的金陵自动手枪(12弹匣),有私自加配笨重而威力惊人的德制毛瑟手枪(可配1o普通弹:长弹匣)或可靠性更好的江南造六响左轮手枪。

    战车中队的飞狼改轻战车配备四十五倍径的长身管37毫足以在五百公尺距离上击4o毫米均质装甲,换句话说,在上,飞狼改的主炮足以打透帝国所有现役战车的车体正面装甲。

    —

    “汗马”战术越野车和“骡子”两吨半卡车是以转运部队的名义早早备在机场的,足以装运联队全部人员装备,外加3基数的弹药和燃料,油箱全都加得满满的,备厢里有全套的简修工具和易损零件,随车的司机却在头一天被支走了——在确认他们全部可靠之前,粱根生不想也不能冒险。

    作为这支帝国最精锐特战部队的成员,驾驶常用车辆是必备技能,粱根生一点也不担心司机的问题。

    梁根生深信,女皇陛下是这世界惟一的正义所在,没有什么诱惑可以摧毁他的坚定信仰。

    刘百良一党不是没有引诱拉拢过他,根据女皇的指示,他假意迎合,然而,一旦他的陛下,他的神,出那个指示,他就会毫不犹豫,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为了让这支部队与他个人的信念保持一致,早在他受命组建部队之初,就时常请来国家主义阵线的领袖和吹鼓手,演讲尊皇攘夷之论,还亲自撰写训文,命官兵日日背诵,以培植彼等赤忠之心,更结合时事,证论当今圣主之英明,帝国体制之先进,军人为国浴血之光荣!

    在忠君爱国的精神信仰上,特务九联队官兵的整体觉悟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了,而现在,正是考验大家这一信念的时候。

    以热血精壮之躯,以锐利精良之器,以赤诚忠义之信,以百战锤炼之军!

    “为女皇陛下,为帝国前途——出!”

    隆隆的引擎声此起彼伏,以战车队为先导,全联队一百多部大小车辆自兵营大门鱼贯而出,拐上通北大路,在漫天点缀的星光下,向北京城急驰而去。

    ……

    京津铁路,云开星密,红红绿绿的道灯一闪一闪,渐渐地,自远而近,汽笛呜呜,轮轨铿锵,一串混挂着闷罐车皮与平板车皮的军列飞驰而过:闷罐车皮的滑门关得严严的,平板车皮上则凹凸着一大坨一大坨黑乎乎的轮廓,借着道灯的闪光,依稀可见包裹这些轮廓的厚帆布底下,露出了崭新闪亮的钢铁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