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历史军事 > 铁血帝国 > 第一百七十一章 铁雪狂飙(八)

第一百七十一章 铁雪狂飙(八)

装甲兵

    力,法国也紧随英国之后大力展战车部队,就连一代的俄国似乎也搞出了他们的火星兵器,这次德国人还会不会故步自封、游离于时代潮流之外?

    “不过这个时代的战车还是太多缺陷了,作为主战兵器远未够格……”何新说了句大实话。

    另一时空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坦克不但度慢、防护差、火力弱,最致命的是故障率太高和没有合适的通信设备。这时的坦克的最高时不过25英里,行程不及1oo英里,故障奇多,特别是履带经常脱落,行驶1oo英里就报废。至于坦克的通信问题,则更令指挥官头疼。当时的无线电电台体积大、重量大,可靠性低,无法在坦克内高温、颠簸、震动的条件下工作,坦克一旦关闭舱门就成了与外界隔绝的铁箱子。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大战中曾把电台安装在装甲容积较大的型和法国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上,但装了电台就无法安装武器,装有电台的坦克只能与司令部联络,无法与其他坦克联络。英国人和法国人都使用信鸽和信号板联络,但这两种方式都太慢,也不可靠。前者在战场难以找到流动的坦克,也容易被打死;后者则使坦克乘员不可能时刻观察其他坦克,遇到大雾或使用烟幕弹时更不起作用。所以当时最常使用的办法就是用一根铁棍在坦克的钢板上猛敲,敲出莫尔斯电码。这种方法也不可靠,一是其他坦克的乘员离开坦克后极易被打死或打伤,后来成为美国名将的巴顿就是在敲坦克时被炮弹炸成重伤的;二是在战斗中坦克内动机噪音震耳,车体也不断受各种子弹的撞击,乘员之间的交谈都很困难,常常察觉不到车外有人在敲钢板;三是徒步奔跑的人很难追上高行驶的坦克。由于这些原因,坦克群一旦出,就成了各自为战、无法控制的一群乱哄哄的乌合之众。

    在这个时空历史上,就近一个月帝国装甲部队的实际运用来看,以上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帝国的工业技术还没有前到可以支持装甲集群大纵深闪电突击的地步。

    —

    但相对地,敌方也没有任何反战车作战的准备,更没有组织起与帝国装甲旅、军相当的装甲兵为主体的诸兵种合成作战单位,这就给了帝国装甲集群施显威力的机会——在出敌军想象的极短时间内为步兵部队打通障碍,将战线推进到敌军腹地。

    正是观念上的滞后,以至乌兰乌德与赤塔方面的敌军未能及时撤到贝加尔以西,反而陷入了我军的重重包围。

    “战车这种不成熟的新兵器只能对战局起到有限的辅助作用,就看谁能把这辅助作用挥到最大,我们已经做到了极限,接下来要看德国人的了,英法的6上舰队可够他们受的——茶还是咖啡?”何新有点口干。

    “白开水。”刘百良说。

    “一样。”张遥前说。

    何新提起电话:“送三杯清水进来。”

    “你不用铃的吗?”刘百良指指桌上颇具欧6风味的小手铃。

    “我们可是21世纪的人,尽量向电气化靠拢吧。”何新半开玩笑地板起脸。

    “是啊……21世纪,老何,你说在我们那个时代,有没人类的长生不老?”

    “长生不老?靠注射激素来调节新陈代谢,的确有可能保持青春长驻,但在我们穿越之前,这方面的技术还不够可靠,有一定的副作用,效力也仅作用于表面,无法控制内在的衰朽,在实验中也出现过一夜之间少年白头的案例……”

    “注射激么……”刘百良若有所思。

    “怎么,想长生不老?省省吧,晚了。”何新毫不留情坚决打击,却不知自己打错了方向,扑错了被窝。

    “没什么,随便问问——说起来德国终于开始无限制潜艇战了。”刘百良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转换起话题来,“不过还真是不可靠,到底什么时候才肯对美宣战啊,美国最近的反应也很奇怪,之后直接跌进谷底了,这些天低调得有点诡异,不知道在策划什么阴谋……”

    “外交的事情去问内阁,总参不是也有自己的情报来源,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捞到?”

    “我会去问的,突然想到还有些事情,就不等那杯清水了,下次再来骚扰。”

    听起来倒像是急于脱身的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