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历史军事 > 铁血帝国 > 第一百一十三章 西线……

第一百一十三章 西线……

六十日份的粮草,各军团自行维持有六十日份粮草,各守备队和特务队维持有六十到一百二十日份粮草……”

    这是后勤处长的报告。

    刘云拧起了眉头。

    装备处长的报告也并没能让刘云高兴起来。

    “……除完全按照国防军标准组建的第八步兵师和第七骑兵旅外,西北方面军其余部队主要由当地人组成,装备水平普遍较低,一般每个步骑兵营配备一到二挺机枪,每个团配备三门八零迫击炮,火炮以五七和七五口径的旧式山野炮为主,骑兵旅配备六到九门火炮,步兵旅配备十二到十八门火炮,第一回民师的师属火炮也只一个营共十八门九零射榴炮。由于补给不便,加上地理条件过于恶劣,西北方面军暂时没有配备航浮部队,已计划在进入五月份后向西北方面调拨一个由十架飞机组成的航空侦察中队……”

    情报处长顾英扬紧接着报告了俄军的威胁评估状况。

    有关新疆面临俄军进攻的情报主要由潜入到俄罗斯帝国中亚地区的谍报人员取得,这些谍报人员系从中国境内的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俄罗斯等少数民族居民中招募而来,经过严格培训后通过各种正常和非正常渠道进入中亚地区,潜伏在当地军事重镇观察俄军动向,平时以密码电报和编码信件与国内联络,战时通过已经被收买的驻俄欧洲人士(如商人、记者、使领馆人员)代为传递情报。

    “……哈萨克方面,俄军总兵力应包括四个步兵师和四个骑兵师,另有若干地方部队,总兵力在十二万左右。浩罕(注)方面,俄军集结了两个步兵师和三个骑兵师,加上若干地方部队,总兵力为七万到八万人。由于从伏尔加河畔的萨拉托夫到哈萨克的阿拉木图之间的铁路已于去年年底完工,这样,俄军在哈萨克方面的后勤交通状况较我军伊犁方面的第一军团占优。从萨拉托夫-阿拉木图铁路分出来的支线也铺设到了浩罕城附近,浩罕方面的俄军在后勤交通上更是较我军喀什方面的第二军团远远占优。初步估计,敌哈萨克方面军很可能会以主力沿伊犁河谷推进,另以部分兵力从阿拉山口一带实施突破,迂回我伊犁第一军团之后路。敌浩罕方面军则很可能会以主力沿喀什河谷推进,自喀什向阿克苏、库尔勒,由南而北侵占南疆全境……”

    新疆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主要是铁路建设没跟上,造成了补给和增援的不利,但西北地域实在太过辽阔,地理条件恶劣,可预测的运营利润不高,对私人资本缺乏吸引力,只能由国家耗费巨资来打造。但国家能用于修铁路的资金毕竟有限,为了对俄作战,收复东北失地,官办铁路的重点又放在了东北地区,兰迪铁路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这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刘云对此十分了解,但他并不后悔。

    他需要站在整个世界战略的角度来看问题,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过是小事,罢免一两名将军更是鸡毛蒜皮不值一提。

    外蒙西部失陷,新疆大部沦丧,即使惨到了这种地步,还是可以挽回的,这些战场不过是次要方面,主战场在赤塔,在乌兰乌德,在贝加尔湖东西,最重要的目标是俄远东军,只要消灭了敌军重兵集团,整个西伯利亚还不任凭我们横冲直撞?届时不仅要收复失地,更要结结实实地把俄国人大敲一笔。

    何况事情并非已经无可挽回。

    可以向外蒙增兵,当然也可以向新疆增兵。

    刘云转向作战处长胡克:“西北军区除了集结在新疆的部队外,在其他省份应该还留有预备部队吧?”

    胡克下意识地点了点下巴上的胡渣,低头道:“有,在兰州有一个西北第一混成旅,是留来对付甘肃和宁夏两省土匪的。”

    “土匪由民团对付好了,兰州的混成旅立即加配民夫和马车,携带足够的粮草弹药开赴新疆,纳入西北方面军序列。”

    “是!”

    “我们只能做到这一点了,西北方面军的任务没有变,就是保卫新疆,保家卫国,不要求他们出击到国外,能保住新疆国家就感谢他们了。我相信张遥前能办到的。”

    张遥前即西北方面军司令官,6军上将,刘云老嫡系之一员,他若听到这句话,不知该得意成什么样。

    注:原浩罕汗国,已被俄国吞并,但中华帝国布的世界地图上仍将浩罕汗国单独划出,在另一时空的地图上大致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塔和乌兹别克斯坦一带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