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都市言情 > 逍遥神爱地球 > 第 23 部分

第 23 部分

哲宗不喜欢孟皇后,逐渐宠爱起刘妃,刘妃初进宫时为宫女,但她长相美丽,而且多才多艺,侍侯哲宗非常尽心,哲宗极是喜爱她,所以连带着哲宗身边的宦官都跟刘妃走得很近。在哲宗亲政后不久,孟皇后的养母燕氏、尼姑法端和供奉官王坚,为皇后祈祷神祠,章惇知道此事后,马上与哲宗身边的宦官联系,而郝随和其他宦官一听此事,立即在哲宗面前添油加醋地乱说一通,予以诋毁孟皇后,哲宗当时不分黑白,便命梁从政、苏珪等人审查,梁、苏等人对所拘捕的宦官和宫女们进行严刑讯供,打得他们气息奄奄,连话也说不出来。复查的董敦逸见到他们的惨状,心中虽然疑惑,但在郝随等人的威胁下,怕祸及自身,便将原案呈上哲宗,制造了一起冤案。哲宗看过呈上来的案卷后大怒,其实案卷都是郝随他们杜撰出来的,他们的目地就是要哲宗废除孟皇后,立刘妃为后,他们也能够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果然哲宗最后还是废除了孟皇后,令其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号冲真。孟皇后被废,看似由哲宗厌鬼魅之术所致,实质上与哲宗亲政后的“绍述政治”有关,哲宗绍述初,起复新党,打压、力逐元祐旧党,他早已郁结于心,而且对高太后的愤怒的情绪也顿时爆发,孟皇后母仪天下,自然会为国人景仰,但她却是高太后所立,颇为让高太后喜欢,日后若涉及政治,难免会导致元祐旧党的势力卷土重来,于是,章惇便与郝随等宦官勾结,制造这起颇让哲宗“高兴”的冤案,而哲宗本来就不满这桩婚姻,况且又在“绍述”时期,凡是与高太后有关的事情都有可能触发哲宗对祖母不满的那根神经,就这样,在哲宗顺水推舟的情况下,孟皇后很不幸地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而刘妃也紧随其后被正式的册立为后,开始母仪天下。总之,孟皇后的前半生是在政治牺牲下坚难的存活下来的,孟皇后在瑶华宫中度过了冷寂的20佘年岁月后,再次被推向了政治的前台。在徽宗即位后,由神宗时期的向皇后垂帘,向太后在政治上一直是追随着高太后的,她起用了一些元祐的旧党大臣,并恢复了孟皇后的名分,称她为元祐皇后。但是,孟皇后却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在徽宗亲政后,他改元崇宁,表示尊崇神宗,并又提拔了新党大臣,把善于钻营的蔡京也提拔了起来,并让其掌握了朝政,蔡京在郝随等宦官的建议下又废除了孟皇后,甚至还进一步对其加以迫害,规定孟皇后死后不能列入赵宋宗庙祭祀,同时,蔡京等人又趁机对元祐旧党势力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清算和根除,这场残酷的党争直到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的“元祐j党碑”为止,而孟皇后还是独身一人居于瑶华宫内。

    正文 85

    第八十五章帮助流民

    直到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占了汴京,掳走了徽、软二帝及宗室大臣和后宫嫔妃。而孟皇后却因为是先朝废后,被金人留了下来。金人扶持张邦昌的伪政权来统治他们的占领地区,当时徽宗之子康王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在外抗金,在金人后撤后,张氏政权中的宋朝大臣们对张邦昌施加压力,他们认为“大元帅在外,元祐皇后在内,此为天意”。张邦昌也是知道自己很难得民心的,便请出了孟皇后来接受百官的朝拜,并称她为宋太后,请她垂帘听政,表示还政于越宋皇室。在孟皇后执政后,她以皇太后的身份册立了赵构为帝。在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五月时,赵构即位,即宋高宗,孟皇后撤帘。而建炎三年三月时,将领苗傅和刘正彦不满高宗消极抗金,发动兵变,他们要求高宗让位给皇子赵旉,并由孟后垂帘听政,危急中,孟皇后再次垂帘,她一边对苗、刘二将“曲加慰抚”,稳住叛兵,一边又与大臣商议联络在外的韩世忠等人平叛。苗、刘二将兵变平定后,孟皇后又还政给高宗。孟皇后在兵变中沉着冷静,不仅再次保住了赵宋的江山,也为自己赢得了稳固的政治地位,而高宗也充分认识到了孟皇后在朝中的政治地位和号召力,因此,在后来的岁月中,一直十分尊重孟皇后。据记载,高宗“事太后极孝,虽帏账皆亲视;或得时果,必先献太后,然后敢尝”。而孟皇后患风疾时,高宗在其床边不离左右,侍侯得非常周到。孟皇后从神宗时期的出生名门,到哲宗时期的皇后,再到徽、软二帝的靖康之难,最后到高宗的即位亲政,她大起大落的经历了四朝五帝(因为徽宗刚让位给软宗,二人就一同被金人掳走,所以,只算一个朝代),经历了哲、徽两朝的党争,经历了金人之乱,经历了叛兵之乱,又经历了大宋朝从北宋到南宋的过渡。最后,在高宗时期,孟皇后实际上已被视为宋朝君权的象征,她的存在及她的垂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从北宋到南宋过渡的阻力。所以说,孟皇后是一个让我不得不重视的人,如果按正史发展下去,她将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皇后,属于宋王朝从强盛到衰落的一个代表人物。而郝随呢?他就是与孟皇后不和,三番五次的找孟皇后麻烦,但仔细想想也是,主要是哲宗与孟皇后合不来,那哲宗身边的宦官当然哪能对孟皇后有什么好脸色?但是,我能把孟皇后怎么样呢?她毕竟是哲宗的妻子,放吧,我不知道把她放在好哪呢?毕竟是当过皇后;不放吧,我又有点于心不忍,让一位女士一直居住在冷宫之中,对于我来说,真是有点狠不了这个心。我头痛的又用手按了按眉心,无力的对跪在地上的郝随说道:“郝随,刘皇后现在过得好好的,她过段时间就能回来,她的事,你就不要过问了,这不关你的事,谁问你,你就说不知道;至于孟皇后,你也不要太过为难她了,毕竟与朕是夫妻一场,你派几个宦官和宫女去瑶华宫,好好侍侯她,她要是有什么闪失,我就找你算帐,听懂没?”郝随马上低下头说道:“奴,尊旨!”我点了点头说道:“嗯,你起来说话吧!总跪着,朕看着你都累。”“谢皇上!”说完后郝随从地上爬了起来。而我又边想边说道:“现在后宫的之中,朕的祖母高太后,和父皇时期的向太后,还有朕的生母朱德妃的称号太乱,朕要改一改,你马上代朕拟旨!改高太后为祖太后,意为大宋朝皇家的老祖宗,授皇室子孙的顶拜;向太后现在在后宫的权力太大,而且其有干政的倾向,所以不能再统领后宫,称号可以保留,但把其宫中宦官、宫女和出行仪卫、銮驾减少,以后后宫之事不得她管,让她好好侍侯祖太后;朕的生母的称号现在还是妃?这一点可不行,改朱德妃为朱太后,朱太后温顺贤良,端庄有礼,让她统领后宫为最佳人选,所以,以后后宫之事都要经过朱德妃的认可,才能实行,增加朱太后宫中的宦官、宫女还有出行的銮驾和仪卫,也给朱太后配上侍卫;而朕的两位爱妃,赵晓娇与张媛媛册封为贵妃,辅助朱太后管理后宫。”我说完后又向发呆的郝随接着说道:“都记住了?记住了马上拟旨!”郝随回答道:“尊旨,奴马上拟旨!”可是他心里却想:“看来官家还是不放心向太后啊!要消减她的权力,但这也太明显了!不过,皇上现在手中有兵、有权,朝中大臣说杀就杀,说关就关,还怕一个区区的前朝太后?不过想想也是,这么长时间以来,官家的生母还是太妃,这在哪朝哪代也说不过去啊!……”他边想边在我旁边开始拿出三个卷着的黄绸,并拿毛笔在黄绸上写了起来。过了一会,他把写好的三道圣旨拿给我看,我大至的看了一遍,他把封小乔和媛媛为贵妃的旨意和封朱德妃的旨意写在一起了,不过和我所说的意思差不多。我看完后,分别在三张圣旨上盖上我的玉玺大印,郝随叫进来门外的宦官,命令道:“这是官家的圣旨,你马上带着几名大内侍卫拿到后宫去宣读,分别是高太后、向太后、朱德妃那里。”看着那名宦官把圣旨高高的举在头上,弯着腰,倒退着走了出去,我摇头笑了笑,又向郝随问道:“郝随啊!现在皇宫里除了朕的亲卫,还有多少大内侍卫?侍卫长是谁?”如果说刚才我问他宦官、宫女有多少,那郝随可不惊讶,因为一国之君怎么会没事统计后宫的这些宦官和宫女呢!而我现在问他宫里的大内侍卫有多少人,这也没什么,毕竟他们的数量增增减减,不时在变;但是我却问他宫中的大内侍卫长是谁,这他可有点接受不了啦!毕竟侍卫长的职位那可是非常重要的,侍卫长也称侍卫统领,在以前他们几乎除了在皇上睡觉时不在身边外,其他时候都守在皇上身边或是不远处。但是自从我来时,大内侍卫就被我的亲卫不分黑白的给缴了械,现在这些人由四名统领领着在皇宫外院各处驻扎着。但是皇上问话,他还是要回的,他马上回到:“启禀官家,大内侍卫现有12000人,分别由四名侍卫统领统帅着,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驻扎在宫里,四位统领分别是:狄龙、狄虎两兄弟,他俩是狄青将军的孙子,狄青一家可以说是满门忠义之士,在我大宋那是名满天下的名将家族;另外俩名统领,一名是从羽林军出来的,名叫王岩,他是东京汴京一大户人家的子孙,其家中世代经商,唯独他入军当了兵,是神宗帝时期最得先皇信任之人;而另一名是在禁兵中出来的,名叫范天正,这人也是出生名门,而范天正,正是今天早朝时那名被皇上怒斥的大臣范程光之子。”我点了点头,然后对赦随说道:“朕要在用过午膳后见见他们,一会吃过饭后,你去通知他们来这里见驾吧!不,等等,你现在就去把他们叫到这里来,然后吩咐玉膳房午饭作得好点,朕要好好的请他们的一回客。”郝随马上领命而去,等他走后,我开始在戒子里找一些好吃的东西,也让他们尝尝我拿出来的快餐。而我的兄弟们在早朝后,各奔东西而去,刘政楠、杨健和王浩、施昱强他们把要带的机器人士兵在城外没人的地方集合起来后,再把它们装进戒子里,然后边游玩,边利用瞬移一点点的向目的地前进着。胡迪、刘印成、蔡卞和张商英分别带着人去城外收拢流民去了,一开始是点难度,很多人都非常害怕,他们看到官军们远远的向这里走来,马上草草的收拾东西,携家带口的向反方向跑去。他们四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少部份人明白了这些官兵要干什么,有了这一少部份人,那就好办多了,毕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大家一传十,十传百,都开始明白了,原来是皇帝坒下派兵来帮助他们的,还给他们饭吃,给他们建房、看病等等,有这种好事谁不来?慢慢的,兴高彩烈的流民越聚越多,人们在离都城很远的河流地段高速聚集着,现场也越来越混乱,最后不得已,四人又从城里调来了大批高大的士兵来维持这里的次序。增兵到来后,开始设立简易的营房,四人又开始从城里调派粮食、蔬菜,安排大夫来为这里的病人看病,让人们趁现在水暖,下河洗澡等等。总之这里慢慢的变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的营房,数不清的流民,开始从四面八方赶来加入进这一大片有士兵保护的临时大营之中。在这些高大的士兵帮助下,流民们开始高兴起来,脸上憨厚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所有人的心里突然感觉到暖洋洋的。

    正文 86

    第八十六章流民悲苦

    胡迪和刘印成在流民大营中到处视查着,他们没有和蔡卞、张商英二人在一起,毕竟四人在一起也说不到一块去,还不如分开各干各的。他们命令“士兵把营地分成区域,用汉字大写的壹、贰、叁、肆、伍……标明各区,他们预计总共能分出30多个区域来,每个区的临时帐篷群都必须整整齐齐的排成正方形。”然后他们把大致任务分开,俩人一组,各带着几十名士兵在大营中忙着各自的任务。蔡卞和张商英首先去忙着给流民们分发粮食去了,从都城汴京紧急调过来的粮食非常充足,因为再过几天后,就会又有粮食从各地调过来增援,所以都城汴京的官员在皇上的命令下,非常配合的把库存粮食拿了出来。更让这些大臣放心的是,皇上还让宰相章惇派出了去各地买粮之人,一路没问题的话,半个月后就能由大军压送回来;而且又有两位神仙被皇上也派出去到各个国家去买粮,至于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就不是这些大臣能够关心的了。蔡卞和张商英也在各区转了一圈,看着各发粮点都有重兵把守,流民也能排队领粮,就回到由士兵把守的一座大帐里去忙别的事去了。他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统计出这些流民到底有多少人?作这些统计是非常难的,首先,现在还有流民不时的加入进来,由于营地太大,所以没有围栏之类的东西,流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都能走进营地来;其次,很多刚加进来的流民带着家人在各个区域里乱窜着,人们都想找到自己熟识的人,然后和他们住在一起。这些人把那些分配流民营地的官员忙得头都大了,何况那些统计人数的人呢?虽然说很难统计出具体的人数,但总还得要有人去完成吧,要是皇上问起来,自己心里好坏要有个大概的数字吧!虽然那边机器人士兵刚搭好帐篷,这边就有流民入住了,但是从朝中调来的几十名记录官,还有从都城里各商号请来的几百名写账先生们,他们各带着几名机器人士兵一个一个帐篷乱转着,然后在各个有人的帐篷里一笔一笔的记录着流民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情况等等,再从帐篷里出来后,他们就用毛笔在帐篷的门上画一个圆,表示已经有人记录过这个帐篷里的人了,其他人就不用进来了。如果该帐篷是空的,或是有什么其它的情况,那就什么也不用管,直接出来,由别的人或是过一会再来记录。当记录完一本厚厚的名册后,马上送到由蔡卞和张商英坐镇的大帐里,由大帐里的两位主官监督,几位官员在收到名册后,开始统计人数。其实他们不知道,他们身后的机器人卫兵也忠实的把每个人都记录在各自的电脑里,其体貌特征一点都不差的被扫描下来,然后通过电波传送到一名有智力的机器人军官电脑里,被最终统计、保存起来。而胡迪和刘印成带着几十名士兵在大营中来回巡视着,他俩主要有两个任条,首先就是巡视各个区域,要保证这片大营的治安,在流民营里,如果治安不好,是很容易引起大混乱的,而各地的叛兵昨天才刚刚被消灭,很难说的清在流民之中还有没有流窜出去的叛兵,如果有叛兵趁机捣乱,那整座刚刚立起的大营立刻就会大乱,因为很多流民还没有完全相信这些高大的士兵,到时再把他们聚集起来,那可是更加难上加难了。其次,就要作好宣传,因为皇上有令,要这里的壮丁以工代粮,还发放少量的铜钱,让他们去学习、帮助机器人工程兵修建过冬的房屋,所以,必须给他们这些人讲清楚,让他们能够自愿去工作,不要让他们以为朝庭是在强行把他们征调去作苦力。而对没有进过书堂、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贫民来说,用朝庭的那些“之、乎、则、也”的文告给他们解释这些东西,根本就是废纸一张;连胡迪和刘印成他俩都听不懂,更何况这些不识字、被叛军欺骗的贫民呢!担惊受怕的他们好不容易来到这里安顿下来,谁还愿意、也不敢和家人再分开了!搞不好文告一出,还真弄成了反面效果。所以,胡迪和刘印成俩人带着士兵边巡视各个区域的营地,边商量着最佳的办法。那么富饶无比的大宋王朝,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流民呢?如果你知道大宋为什么会有丐帮,而丐帮为何会是天下第一帮!你就不在惊讶了。虽然大宋非常的繁荣,但是有些地区,贫富两极分化得非常严重,大部份财富还是集中在少部份人手中,很多贫农一辈子幸幸苦苦的给地主、土豪、士绅们交租种地,农闲时还要给他们打长工,但他们怎么幸苦,怎么劳累,每到年底算账时,都得不到一文铜钱,反而还欠下地主、土豪、士绅一大笔债务;如果在灾荒之年,那就更苦不堪言,再赶上一个贪官污吏来当主官,那就更别提了,虽然有朝庭下发的救济粮,但是,粮食下发到他们手里后,连一碗米都没到;在官府下发大米时,只让人用一只手在满是大米的米袋里抓一把,抓多少是多少,如果用上双手,那对不起,请你留一下只手来,只要家里有一只手的贫民,那以后全家都别想在领到米了;而官府设的粥铺,打一碗粥,里面除了清水,只飘了几粒米,总之是让你饿不死,但也吃不饱,这样的生活迫他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跟随叛军而去。然而这些贫农,在叛军诱人的宣传下,他们由有几间草屋、有家人的农民,变成托家带口、妻离子散、到处流动的流民,而这些流民原本以为跟在叛军后面,再随叛军打倒身在都城汴京里的坏人后,能带着家人定居在都城,不在给那些地主、土豪、士绅们交高租、打长工了,不在做一直受他们欺压的贫农了,今后自己和家人生活在天子脚下,能生活得更好,不至于在灾荒之年被活活的饿死了。所以他们一路上跟随着叛兵大军,忍着叛军官兵对他们的欺凌和抢夺,一路上忍饥挨饿,坚难的走到了这里。可让人们没想到的是,他们还没看到都城汴京的影子,那么多面对他们威风凛凛、横行霸道的叛军就被人家在半天的时间里给消灭了,最后连渣都没剩下。当时战声上那震天的闷雷声把这些流民吓得动都不敢动,跪在地上颤抖着等了好半天,好不容易老天爷终于安分下来了,但这也已经把他们吓得够呛。还有力气走的人,转身就带着家人跑了,而那些没力气在走的人,也在饥饿和胆大的带领下,连夜赶到只剩下死马的战场上,去分食那一地的死马,但是,他们人太多了,那么多死马r平均下来还没拳头大,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