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都市言情 > 厨子很忙 > 第九十六章 柳暗花明

第九十六章 柳暗花明

爷子今天要来,来这里拍他的“认识鲁菜”的系列小视频。顺便跟这十几位厨子做个交流。

    老爷子人老心不老,已经退隐了,又被魏大厨忽悠着,开始制作自己的系列小视频,为鲁菜的发扬光大还在发挥着余热。

    而这个小视频系列一推出来,就因为老爷子认真朴实的教学态度,详细的讲解内容,并且曝光了许多鲁菜中很多不为人知的做菜技巧,让大家大开眼界,粉丝量已经是百万级的了。

    眼前的一排穿着厨师服,带着白色厨师帽的就是以后自己中/央厨房的班底,代班厨师长韩明、头锅陈家辉、烧味冷荤间安晓飞三个人就是主力,剩下的厨师有几位是刚刚从厨师学校毕业的学生,是常老爷子推荐过来的,还有三位是村里选出来的几位比较精干的妇女,也是作为学徒,安排在了厨房作为学徒打下手。

    对了还有一位叫做程乐乐的,是那位南航酒店的经理陆斌推荐过来,负责的是中式面点,这样这个厨房班底就算是搭建起来了,当然,如果正式运营的话,这点人手还差的很远,但是各个岗位人都有了,就算是厨房的骨架已经搭起,再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填充些人手就容易了。

    三层平台上姚远特地装修出一间玻璃阳光房,里面安排了一个小而全的操作间,用来做录制视频的工作间。

    如今的管理公司不差钱,这个工作间的标准自然非常高,不管是环境还是炊事用具,看上去都挺上档次。

    录制视频对灯光的要求很高,而玻璃房里的自然光再加上灯光补充,这个条件就非常好了,尤其背景就是葱绿的大山、宝石蓝的湖水,这个直播间的档次一下子就上来了。

    “酒窝少女”看着直播间的条件就流口水:“我说姚远,你这个直播间条件也太好了吧?!”

    姚远就谦虚:“一般一般,条件不弄好一点,就对不起以后要来的那些大师的名头”

    没错,这位网红“酒窝少女”也被姚远请了过来,准备利用她的流量好好宣传一下准备开业的美食村,而吸引这位网红过来的,就是在这个“厨艺精研所”里,准备录制的“大师的菜”系列短视频。

    听见已经排入计划的几位大师的名头,这位“酒窝少女”上赶着就来了,不让来都不行,连什么出场费、广告费,提都没提。姚远也没客气,就给她出了个主意,就借住在村里。

    在村里妇女主任刘秀萍家住上一段时间,拍一拍山居生活、农家饭,这样的视频内容还是很不错的,顺便还能宣传一把已经改造完成的农家院。

    而每隔几天,就会一两位平城厨界的泰斗、大师,会来到这个“厨艺精研所”,录制一段小视频,面向众多的美食爱好者,介绍自己的几道拿手菜,或者是市面上流行的各种菜式。

    如今这个大环境下,餐饮业内卷的厉害,大家都不太愿意去餐厅里吃饭,结果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家庭小厨神,就在家里精研厨艺,这样一来这类的类似教学的视频便大受欢迎,播放量极高。

    姚远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准备赶在美食村营业之前,先借着这个“大师的菜”系列小视频,把“红旗美食村”的名头先宣传上一波,吊足人的胃口,好在正式开业时来个开门红。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跟这些大师的交流,把这家厨房真正的出品好好打磨一下,从搭配到味道再到价格,必须得来个一鸣惊人。

    餐馆里的味道、农家菜的味道都不是他想追求的,要做就要做成一个乡间盛宴的感觉,每道出品就得精心打磨,最好能研发出最具乡村特色,是一代人、乃至几代人记忆中的味道,这个味道别的地方还没处去找,这样才算是不枉一个厨子的一番苦心。

    陈宗光老爷子今天带来的是两道菜,一道是极具鲁地民间风格的:焖酥锅,另外一道就是鲁菜的天花板级的菜品:葱烧海参。

    魏大厨所在的丰润园主打菜便是葱烧海参,就凭这一道菜,丰润园这上百年来在平城的餐饮市场就是头角的位置,屹立不倒!而魏大厨不过是陈宗光老爷子众多弟子当中的一个。

    陈老爷子上来就语出惊人:“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两道菜,一道是葱烧海参,这道菜是我的师傅黄宗盛在二十年前全国厨艺交流会上拿过金奖的一道菜,我今天努力把它给复原出来,给大家看看,什么是真正传统鲁菜中的葱烧海参,不是葱炒海参也不是葱烩海参。”

    话音落地,周围就是一片骚动,围在镜头后面的一群厨子,激动之心溢于言表!

    老爷子不紧不慢的说着,带着浓厚的泉城口音,挺亲切,又有点生动:“还有一道菜是我们泉城人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会做的一道菜,叫做焖酥锅。这道菜尼,是我从我妈妈那里学来的,各家各户做法都不太一样,但是非常有乡土特色,我就边操作边跟大家交流,你们这个红旗美食村如果能保留这个菜品,一定会受到鲁省人民的欢迎的。”

    姚远就一阵激动,这位老爷子太上道了!这才是我想要的菜式,经过这位泰斗级的鲁菜大师出手推荐的这道焖酥锅,如果能出现在农家院的餐桌上,想不火都不行,绝绝对对的一道拳头产品啊!

    自己想找的就是这样的菜品,这一款焖酥锅绝对有代表性,既有乡土风味又能唤醒人记忆过年中的味道,现代人怕麻烦,这道菜一做就得好几个小时,没有几个家庭还会在家制作这道菜了,而一般餐厅根本就找不到这个味道。

    头天制作最少得等到第二天才能成品,讲究火候要透要食材要酥烂,这种一锅出的菜品简直就是给这个中/央厨房量身定做的菜式,只要做好了,配送给各个经营户就可以,就像这样的菜式多来点,有多少要多少!

    “酒窝少女”就在一边小声嘀咕:“陈大师真逗,居然在这种场合,说这是跟他妈妈学的菜。”

    姚远给了她一个白眼:“要不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