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科幻灵异 > 赛博飞升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元震之秘(一)

第一百七十八章 元震之秘(一)

    “所以……核战是希安制造的?”

    橘色的光照在该隐脸上,忽明忽暗,她趴在栏杆上,单手撑着脸颊,望着眼前透明圆柱中翻涌的能量,语气出奇地平静。

    “只是猜测。”

    话是这么说,但李凉心头还是泛起寒意。

    究竟什么样丧心病狂的野心家,才会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摧毁人类文明?

    炽热的风中,李凉转身走向平台一侧的楼梯。

    顺着铁丝网楼梯一层层向下,墙壁上随处可见斑驳的标语:

    “wearethefuture”

    “我们就是未来”

    “荣耀,国度,权柄”

    “让人类再次伟大”

    “doordory”

    每一层平台都空空如也,只是越往下,地面磨损得越厉害,残留着更多痕迹。

    这些经年累月留下的痕迹表明,这里曾经安装着无数设备并且人满为患。

    有些巨门敞着,通往黑暗又空旷的空间,有些闭合,似乎多年未曾打开过。

    直到踏上最底层。

    从高处俯瞰时,最底层遍布复杂的机械设备,看起来像放大的芯片表面,然而亲自抵达这里,李凉才发现,周围每一台设备都大得惊人。

    高高低低的金属外壳布满锈迹,粗细不同的管道将所有设备连接成一体,基本没有供人通过的地方。

    即便高度最低的设备,也几乎和成年人一样高。

    这里的温度更高,热浪一波波袭来,顷刻间,李凉已经汗流浃背。

    该隐用手扇着脸颊,大喊道:“这是发动机?”

    “是!”风噪大了很多,李凉也只能喊。

    从这个角度看去,透明圆柱如擎天巨柱般矗立,能量从下方喷涌再回落,仿佛其中塞了一枚太阳,正不停地爆发耀斑。

    核聚变?

    反正一定不是核反应堆。

    李凉抹了把脸上汗,神情疑惑。

    假如捍卫者号的外壳使用了某种特殊材料,扛过九百年勉强说得通,可这台发动机和潜艇内部的设备怎么还能正常运转。

    之前的几百年还有人能修理维护,最后一次封闭至今已经三百年,再好的零件也不可能扛住三百年不坏。

    简直匪夷所思。

    突然。

    该隐大叫着指向一台设备。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李凉转头看去。

    那台坟包形状的设备上趴着一只……螃蟹。

    螃蟹八条腿趴着,举着两个大钳子,中间两个眼珠子伸出背壳,左右晃动。

    什么玩意?

    李凉愣了下,往前走了一步。

    螃蟹似乎受惊,嗖一下跑进了设备后面。

    接着,呼啸的风中响起一阵嘁嘁喳喳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

    该隐立刻从大腿绑着的枪套中抽出枪,紧张四顾。

    声音越来越大,甚至盖过了风声。

    李凉反而放松下来。

    这声音听起来……

    下一刻。

    无数螃蟹从设备间的缝隙爬出来,黑压压涌了过来。

    李凉终于看清,那些螃蟹外壳反射着金属光泽,分明是些微型机器人。

    他蹲下伸出手。

    一只螃蟹犹犹豫豫地爬上了他的手心,两只金属眼珠盯着他,两只大钳子咔咔咔夹了几下。

    咔咔咔——

    所有螃蟹开始晃动“钳子”,不过有的是扳手,有的是焊枪,有的是螺丝刀。

    这就是捍卫者号能正常运转的秘密……

    李凉摇了摇头。

    这时,该隐在旁边蹲下,大喊:“这小东西长得很他妈别致!”

    螃蟹两只金属眼珠噌一下分出一只盯着她。

    “哈哈……”该隐咯咯笑了起来,随手抓起一只机械螃蟹逗弄。

    李凉站起身,放眼望去。

    周围所有设备上都爬满了这种微型机器人,说明在潜艇某处一定有一个仓库存放零件。

    不过,这里怎么看都不像是能供人通过。

    很可能最早的时候,这台核聚变发动机本来就由机器人维护。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回总控大厅,从全息结构上研究一下。

    想到这里,李凉拍了一下该隐,示意该离开了。

    该隐耸耸肩,随手将一只螃蟹揣进口袋。

    螃蟹从口袋探出两颗眼珠子,傻愣愣左右摇晃。

    二十分钟后。

    李凉和该隐返回总控大厅。

    坐在宽大的座椅上,他再次启动全息结构。

    一艘潜艇的全息影像出现,上面有密密麻麻的亮点攒动,艇身结构有大片的红色区域,标注着区域名字和损坏程度。

    好在这次没有太多的事件报告,界面非常清爽。

    经过刚才的“实地考察”,这次认真地端详影像时,李凉瞬间看清了这艘潜艇的整体结构。

    像倒扣的漏斗状的空间是动力系统核心所在地,位于潜艇中央,下方有三个扁平状的空间,标注为维修供应舱。

    数十个耐压舱体,声呐舱,声呐基阵,快速下潜水舱,轮机舱,船闸舱,主推进轴等等功能性空间分布在潜艇各处,再加上十三到十七层的居住舱,包括两个指挥舱,舰桥内的三层操舵与外部侦查舱,以及其他零碎的空间,共同组成了这艘巨型潜艇的内部结构。

    更重要的是,李凉发现,这艘潜艇完全没有导弹发射井或者艇载武器之类的区域。

    大量空间被标注为研究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