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历史军事 > 从死人堆爬出来的千古一帝 > 第一百八十九章:董学孟、颜淇玉的打算

第一百八十九章:董学孟、颜淇玉的打算

    香茗馆内。

    董学孟眼见颜淇玉眼含期待。

    亦是不忍心拒绝父亲门下这位品学兼优的女子。

    董学孟伸手将卷轴缓缓打开。

    打开一看,董学孟直接愣了片刻,随后目不转睛的死死盯着卷轴上的字迹。

    不一会原本正常的脸色,渐渐变得红润起来。

    董学孟大叫一声:“好字!”

    说罢董学孟继续观看

    缓缓将卷轴合拢,似是深怕自己动作粗鲁,损坏了卷轴内的字迹一般。

    待卷轴彻底合拢后,董学孟猛地站起身。

    快步走到门口老先生处:“父亲,您看这字迹!”

    世人只知董学孟是山东路文坛第一人,书法第一人,殊不知。

    董学孟能有今天这般成就,自身努力好学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便是因为他有一个大儒父亲。

    可以说若是没有这位大儒父亲,董学孟的文学成就恐怕没有这么快便能达到如此高度。

    董学孟恭恭敬敬的双手托着卷轴,呈现到自家父亲面前。

    白发苍苍的老先生接过卷轴训诫道:“身居高位之人,岂能如此毛毛躁躁!”

    董学孟听得自家父亲训诫,连忙回答道:“孩儿知错,回家后自罚抄写家规三遍。”

    “三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反问道。

    “十遍。”董学孟急忙改口说道。

    闻言,老先生点了点头,缓缓将卷轴打开,他倒要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书法能让一向宠辱不惊的儿子如此失态。

    卷轴缓缓打开。

    老先生初看之下并未发觉多少异常。

    只是感觉这字迹中包含了太多人的笔意。

    “王羲之、黄庭坚、颜真卿、苏轼、赵孟頫。”

    老先生口中缓缓说出五个名字。

    老先生继续往下看去,越看越挪不开眼睛。

    口中喃喃道:“能将多人笔意融合贯通,形成自己的笔意,这人倒也算是别树一帜。”

    老先生合上卷轴开口问道:“此书法何人所写?”

    董学孟回答道:“据说是飞虎将军徐阳所写。”

    老先生继续问道:“那徐阳多大年纪?”

    董学孟长年居于徂徕书院,从未见过徐阳,去哪儿知道徐阳的年纪。

    董学孟转头看向颜淇玉。

    颜淇玉快走几步,走到老先生面前柔声回答道:“回先生,徐将军今年二十一二岁模样。”

    老先生缓缓点了点头说道:“这个年纪能有如此笔意,倒也算得上是个天才。”

    此言一出,一旁的董学孟瞬间满脸震惊。

    知父莫若子,他可是清楚的记得,自家父亲这二十多年来只点评过一个人。

    那便是耿昌耿大元帅,而父亲给耿大元帅的评价也单单只是一个人才。

    而现如今,父亲却对一个素未谋面之人评以天才,由此可见父亲究竟是有多看好那徐阳。

    董学孟不解的询问道:“父亲?”

    老先生看了一眼董学孟反问道:“从这首诗词与字迹上你能看出来什么?”

    董学孟沉思片刻后回答道:“但看诗词,前三句彷如孩童嬉闹的顺口溜。”

    “但这最后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确如画龙点睛一般瞬间升华了前三句原本只是如同顺口溜般的境界。”

    “使得整首本来看似已经朴实无华到极点的诗词,在意境上,立刻峰回路转,变得妙趣横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