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历史军事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第119章 风波余震

第119章 风波余震

    长安,镇国军副节度骆元光府邸。

    刚刚被释放归家的骆元光正在安慰自己的家人。

    这些日子里,有关骆奉先、骆元光父子叛乱的流言早已传遍全城。

    随着骆元光被羁、骆府被禁等一系列变故,骆家人早已心惊胆寒,惟恐哪一日那些驻守在府邸外的军士会突然闯入府内,将一家老小全部送上刑场处死。

    骆元光仕宦这么多年,对官场上事情自然要比一般人家知道得多些,若骆奉先父子被坐定叛乱之罪,那仅诛杀三族已经是很宽容的了,更有甚者便可能是诛杀九族。

    被禁闭于府中的骆元光家人有冤也无处伸,只能坐等命运的裁决。

    但出乎意料的是,骆元光竟突然被放了出来,怎能不令一家人喜出望外,妇孺们更是痛哭流涕不止。

    骆元光在安慰家人的时候,自己心中其实也完全没底,不知道此次的风波是否已经真的过去。

    就在这时。忽有家仆来报,代宗皇帝亲自登门看望他。

    “贤卿,这几日委屈你了,也委屈你一家老小了!”上前几步,代宗弯身亲自双手将跪地行礼骆元光扶起,语带无比歉意地说道。

    “陛下……”代宗皇帝如此亲和的语言、歉然的态度,令骆元光这铮铮汉子只觉眼中发酸,两行男儿之泪自虎目中无声溢出。

    “你们都退下吧……”冲身后的刘忠翼等人摆摆手,代宗只留自己一人面对骆元光。

    “贤卿,坐下!”将骆元光拉到自己身边坐下,代宗轻叹了口气说道,“我去兰州不到一月,居然就弄出这样的事情来……幸好一得到消息就星夜兼程赶回来。否则也不知会怎样了。让你们吃这么多苦,都是我之过啊!”

    “岂敢……此事不怪陛下,臣也不恨元相和鱼将军。他们也只是忠于职守,尽心维护陛下的大业。但当着陛下的面,臣可以对天盟誓。”骆元光离开座位,单膝跪地以手指天说道,“我骆元光对陛下是忠心无二,绝无反叛之心。若有异心。愿人神共灭!”

    “贤卿,我相信你!”代宗起身将骆元光扶起,淡笑着说道。

    只这寥寥几字,却令骆元光心中一暖:“陛下,臣行事虽然有时虽然鲁莽,但臣绝对不会起兵叛唐。以区区一千五百人就敢进攻防备坚固的长安城,且又无其他策应兵马,臣也算久经沙场,不会做出这等愚笨的事。臣可以全家上下担保,请陛下命人彻查此事,若臣罪行属实,臣愿携全家老小共受斫刑。”

    “贤卿放心,这事我会查个水落石出地。”代宗轻轻点头,意味深长地说道。

    在骆元光之后,代宗几乎是逐人逐府地登门,对四十余位先后在这场风波中受到牵连的文武官员进行抚慰。

    数十匹快马出长安分赴各方,将元载起草、代宗亲自盖上大宝玺印的文告通传大唐治下各州县。

    与此同时,代宗还亲自书函几封,命人送往几家受此次风波影响颇大的世家大族,以解释事由,安慰人心。

    汴州,尉氏县。

    在张傪的谋划之下,李光弼以四万大军将拥有七万大军的向润客死死压制在尉氏,令其动弹不得分毫。

    近日受命发动反攻的向润客,无论是正攻,还是运用奇战,都碰的一鼻子灰。

    但凭借地利之便和兵力之优,向润客还能维持住僵持地局面。

    李光弼和张傪也有些感到遗憾,军中目前缺乏骑兵。

    若是能有郝玭的风骑军在手,凭借其强大的机动力,完全可以悄无声息地百里奔袭汴州腹地,以此来调动向润客的军力,进而创造出更好的胜机。

    但李光弼对向润客地压制性局面,随着一些流言的出现竟然发生了动摇。

    大唐,中军帅帐。

    “郡王、判官,末将对陛下绝无反叛之心……”陈州刺史令狐彰跪在帐下,表情焦急异常地向李光弼和张傪申诉着自己的清白。

    长安内部的那场“反叛”风波,业已传遍李光弼军中。

    而令狐彰,正是风波地涉及者之一。

    据从长安传来的消息,令狐彰的家人已被军卒禁闭在府,更有朝廷的旨意通过驿站送到李光弼面前,命他擒拿令狐彰本人。

    “令狐刺史尽可放心,临淮郡王从未怀疑过你,陛下识人重人,也绝不会令任何一人蒙冤。长安之事,郡王虽然还不是十分清楚,但可以担保此事终会有完满解决。”张傪上前,轻轻地令狐彰扶起,和声安慰道。

    “本王的部将,本王信得过!”李光弼也没有说什么长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