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都市言情 > 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 第441章 在商言商(抱歉,之前章节弄错,本章应该是接439章的内容)

第441章 在商言商(抱歉,之前章节弄错,本章应该是接439章的内容)



    “第五、痛点杀手(pain killers)——说白了就是去寻找客户的最痛点,然后给他们一个必须购买你产品服务的理由。”

    “这一块呢……其实我觉得这个孵化项目仅仅只是在及格线上挣扎。”

    “毕竟,城口这边的特色农产品虽然多,但小微企业的资金实力和人力资源水平却是个大大的问题。”

    “毕竟,我们铸投商贸只是提供一个可能合作的机会而已,却并不意味着参加了孵化培训,就一定会与其达成合作——事实上,我估计着就算有人进行专项培训指导,至少有过半的小微企业产品依然无法达到跟我们达成合作的硬性条件;”

    “偏偏这些微小企业最害怕损失的就是他们原本就不充裕的资金;因此,我估计在开展项目的时候,那些企业肯定会在一些张总你根本无法给出的承诺上纠缠很长一段时间……成交效率和沟通成本嘛,自然也就降不下来!”

    “第六、创意思维(think differently)——简单来说,就是尝试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创新、构建业务体系或者商业模式,甚至为此敢去走完全相反的路线……毕竟,在商场上,敢于跨界的流氓才是最狠的!”

    “只不过在张总这份商业计划里,我完全看不到这一点,说白了,你只是借鉴了东南某些省份地区的类同模式而已——毕竟,孵化中心已经不是什么特别新的东西了,除了打算让我们铸投商贸为你们背书外,我在商业模式和业务体系上看不到任何的创新!——说白了,还是走卖培训的单一赢利点那一套,就连业务流程都是一模一样的。”

    “第七、团队基因(team nda)——咱们华夏有句老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里面的道理张总自然知晓,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一个公司或者团队的nda,往往在最初的90天内就会形成,并且很难逆转;因此真正聪明的创业者,哪怕是在草创期间,也会非常谨慎地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和核心团队,为此哪怕多付出点股份和薪资也在所不惜。”

    “因此从贵公司的股权架构上来看,张总你似乎对自己很有信心,要不然不会选择独资,只不过……很可惜,从贵公司的经营表现来看,似乎并不是如此呢!”

    张林的表情有些不自然,虽然杨铸并没有直接明言,但话里的意思就差直接指着他鼻子骂“眼高手低的废材”了!

    杨铸把他的表情纳入眼里,不以为意地笑了笑,继续说道:“第八、灵活性(aglity)——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任何企业都要在市场的浪潮中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和敏锐度。”

    “从这一块来说,孵化中心项目存在着天然的缺陷——毕竟未来的主业务是给小微企业做培训,而非身处于市场第一线,况且城口这个地方距离一二线城市有着实远了些,一手的及时信息很难在第一时间内接受的到;”

    “偏偏我们铸投商贸虽然有着庞大而及时的线上反馈信息,但无论如何,一些核心数据和关键信息是不可能分享给贵公司的,因此敏锐度这块,很难就此谈起。”

    “而且由于孵化中心项目的商业模式设计本来就是单一赢利,不管是资源配置还是人力储备,从段时间看来很难具有快速调节业务方向的能力,因此嘛……在这一块上,贵公司虽然船小,但是真的说不上好调头。”

    “第九、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resilience)——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且环境诡谲的年代,不管公司大小,都需要不断磨练升级团队适应能力来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并且拥有持续下去的能力。”

    “按理来说,作为城口这种边远国家级贫困县的一家企业,我应该在这块对贵公司放低标准才对,但是很可惜……谁叫你们打算开展的是孵化项目呢?”

    “本着为那些小微企业负责的态度,作为培训的主体,你们必须远远比他们更专业、更与时俱进才行!”

    “不过很可惜,还是那句话,你们既不可能深入市场一线去感受市场瞬息万变的真实变化,受制于地理区域限制,也不可能与主流市场消费者亲密接触,甚至如果有某一天,孵化项目不得不寻求新的突破点,以你们的情况,也很难有所作为;”

    “因此即便是我还没去考察你的核心团队,但从我的经验来看,给你打一个不及格应该不会有多冤枉你!”

    张林张张嘴,想要辩解什么,但想起自家公司的实际情况,却只能默然叹了口气——杨铸说的没错,作为城口县的一家本地企业,不管是他也好,他手下的员工也好,光营销理念差这一块,至少就滞后北上广5年以上,就更别提捕捉一线市场信息的能力了。

    杨铸见他竟然没有辩驳,微微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第十、朴素节俭(frugality)——在项目初创阶段,需要将钱花在刀刃上,不要以为小钱无所谓,事实上,大部分创业者都不具备强悍的财务管理能力,因为那些看不见的小钱而挂掉的优质项目数不胜数!”

    “因此,一个优质的公司,必须要砍掉所有不必要的开支;但必须要明白,不该乱花的钱固然不能花,但该花的钱,却一定不能抠门——张总好歹当了近一年的老板,对于这方面应该有所体会才是,我就不多说了。”

    “嗯……在这一块上,其实我到没有担心太多,毕竟如果张总没傻到四处酒桌公关去拿业务的话,这个孵化项目除了人员工资和内训费用外,其实开支并不算大——据我所知,城口的房租并不贵,况且县正在谋划建立一个工业园,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贵公司未来肯定要搬到那里,如果能争取点政策优惠,房租这个一线城市企业最大的开支,对于贵公司而言,反而并不起眼。”

    “最后一个,也是第十一、量力而为(inferno)——国人最是喜欢面子,因此【有多少资源干多大的事情】这个特质,在咱们国家特别重要。”

    “其实说真的,根据我们公司去年监测到的企业数据来说……钱真的不是创业项目的第一要素;”

    “我们投资过项目里,不乏是从一点点启动资金开始,然后逐步滚雪球发展起来的;”

    “而他们的成功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不管是被迫还是主动,他们的运营都谨慎无比,在保持高度专注的同时,绝对不会因为自己的面子、人情世故,或者是别人的吹捧,就去盲目做一些超出他们资源或者能力范畴的事情;”

    “事实上,任何一个被值得投资的赛道,都有着基数足够的、有着急切需求的潜在客户;”

    “只要你能够真正沉下心来做好内功,再加上优秀的团队去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那么不需要太多的钱和资源,就足以让你成功——固然初期会走的略显艰难,但要不了多久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和资源会主动找上你,道路也会越来越宽广!”

    看着杨铸很有些意味深长地看着高猛,张林一下子有些摸不准这话到底是在劝告自己还是在警示高科长。

    说到最后,杨铸总结道:“总之,这十一条特质,根据行业的不同,每一条的权重也都有所不同,至于其中的权重比嘛,由于涉及到公司内部信息,我就不多说了;”

    “不过张总毕竟也不是刚踏入社会,自己更是做了近一年的老板,应该能大体清楚哪些东西会更重要一些,”

    “所以呢……张总不妨假设自己是一名vc,给这个孵化项目打打分?”

    张林闻言,脸色有些发苦;这哪里还需要打分啊?

    如果他是投资人,光就“市场容量过小”这一条,就足以把面前的这份商业计划书丢进垃圾堆里,还谈什么其它?

    只不过看着高猛一脸的愤郁和隐约的不死心,他还是鼓足了勇气,艰难的问道:“那么……杨主管,意思是贵公司对这个孵化中心项目并不看好喽?”

    杨铸点点头:“这是肯定的,这个项目从正常投资的角度来说,并没有太大价值。”

    虽然早就有心理准备,但听到这话时,张林还是表情一黯,浑身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

    正当张林挤出身体里最后一丝力气,打算起身告辞时,却听到杨铸悠悠地说道:“所以……先给你投一百万,试运营一年来看看效果怎么样?”

    此言一出,不仅张林的嘴巴可以塞得下拳头,就连一旁的高猛也是满脸的难以置信:“杨、杨主管,你不是说……?”

    杨铸叹了口气,幽幽地说道:“所以我才说是从正常的投资角度来看啊!”

    “不过,谁叫我们公司身上还背着任务呢?”

    “况且,这个项目千不好,万不好,唯独有一点你们说的对……人的思想观念问题,才是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而搞这个孵化中心,对于现在城口县的小微企业主来说,虽然说不上能起到脱胎换骨的作用,但是……总归是聊胜于无吧!”

    听到这个解释,面面相觑的张林和高猛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荒谬感——一百万的投资啊,竟然就只图个“聊胜于无”?

    见到这两人在那发呆,杨铸瞅了瞅手机上的时间,略有些不耐烦地看着他们:“一百万,试营运一年,张总追缴注册资金后签合同,我们公司要占20%的股份……答不答应麻烦给句话!”

    “答应!肯定答应!”张林和高猛回过神来,齐齐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