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历史军事 > 战炮岁月 > 第262章:双龙戏珠揉馒头

第262章:双龙戏珠揉馒头

挥和把关的是教导员卢新嘉,他正双手叉腰唾沫星子乱飞,瞧他那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旁人就知道这“双龙戏珠”的艺术造型,是源自于他的创意设计。

    领导的想像力丰富,做出来的“双龙戏珠”近观气贯长虹,远看天马行空。

    龙年,祝愿一营能一扫去年的阴霾,飞龙在天。

    清扫完枯枝落叶,二班开始沿着对开的这条沙石路捡路面上的石头,捡到了洗车场,梁荆宜不由地想起了同年兵吕旺辉。

    曾经为了修建这个洗车场,吕旺辉牺牲了多个午休时间来进行基建,如今洗车场用得正当时,而修建它的人,却驾鹤去了西天。

    命运无常,短短几个月时间,已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

    “老梁啊,让新兵们锻炼一会,过来聊聊。”二排是七班“出公差”,班长胡宸旭带队。

    聊聊就聊聊吧,反正活也不多了,况且这个位置有围墙挡着,干部们也看不到。

    俩人也不知道怎么聊的,聊来聊去就聊到了王熠程。

    胡宸旭说,王熠程是二连去年退伍的老兵中,唯一一个没哭着离开的。

    梁荆宜表示怀疑,因为去年老兵退伍的时候,他俩都在教导队参加“带新兵骨干集训”呢?

    “你小子傻啊,我不会听连队的人说嘛!那天,王熠程上了营里统一送去gk火车站的东风卡车后,先是狂笑几声,后来高亢地喊出那么两句话来。”

    “哪两句?”

    “我特么终于退伍了,我特么终于可以回去安心地揉馒头了!”

    我考,还有这种怪事?梁荆宜吸吸鼻子,稳了稳心神,一脸疑惑地问:“假的吧?”

    “真的。”胡宸旭说得很认真,“谁也没有料到,这小子在最后一程,闹出这么一出笑话来。”

    “丢人丢到姥姥家了。”梁荆宜补刀。

    “如果你听我说完后面的故事,你就觉得不丢姥姥的人了。”胡宸旭突然话峰一转。

    他和王熠程是老乡,联系得还算紧密,所以有发言权。

    事情是这样的:王熠程拿了三千块的退伍费在镇上盘下一个档口,开了一家“兵哥哥馒头店”,这才过去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因为馒头整得肤白貌美,服务态度真诚善良童叟无欺,生意已然火得不行。

    说到激动处,一脸羡慕的胡宸旭也动了“凡心”,他说,今年年底退伍了回去,要和王熠程谈谈合作的事,俩人强强联合,争取把做馒头这个不起眼的小事,做成一个事业。

    甚至,他连馒头店发展壮大后的店名都想好了。

    “兵哥哥馒头店”特么的多么老土,多么小家子气,直接换成“战神大馒头”,乍一听这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店名,瞬间会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不知道底细的人,还以为这家店做出来的馒头,比炮弹的杀伤力还大!

    插个题外话:一年后,胡宸旭退伍,这俩老乡还真是联合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俩在馒头上大作文章,还真干出了一番事业来。

    店里相继开发推出了红糖馒头、老面馒头、夹心馒头,以及紧紧围绕部队炊事班特制的馒头为主线,精心炮制出一套供不应求的“馒头套餐”。

    那个套餐里面就包含有zz的特产“沙茶酱”。

    他们的“战神大馒头”出名后,二连和一营很多退伍的老兵,都不约而同地慕名前往他俩开的馒头店取经学艺。

    对前来取经学艺的战友,他俩把部队“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那是发挥到了极致,几乎可以说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几年以后,王熠程和胡宸旭不出意外地成了炮兵团退伍老兵中,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

    这两个年轻人,这揉馒头的后果,估计连著名的小说家也编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