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历史军事 > 中华第四帝国 > 第两百零二章 甲午战争爆发

第两百零二章 甲午战争爆发

战派和主和派吵成了一团。这个时候,川西出马了。川西内阁主动联系满清zhèng fu,川西支援满清对ri本的作战,将无偿提供给满清两万支新式步枪和两百门大炮,另外还支援满清zhèng fu一千万两白银。同时,川西军撤离边境,保证在战争期间不向满清发动进攻。虽然满清zhèng fu中有人指出这是川西的狼子野心,想让满清和ri本拼的两败俱伤,然后在坐收渔利。不过,恭亲王奕欣指出。如果大清军队能够击败ri本的话,无疑能够大大的提高大清的声望。也能够将提高大清的国际地位。到时候如果川西向大清开战的话,列强必然支持大清。同时,川西是向全天下人做了保证的,川西不可能食言而肥的。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之下,慈禧太后终于点头,同意了对ri本宣战。

    1894年8月1ri(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中ri双方正式宣战。清朝在其宣战诏书中指出朝鲜历来是中国的附属国,中国是应朝鲜zhèng fu的要求出兵的,相反ri本“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理昭然”,令中国忍无可忍,因此“着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ri本明治天皇睦仁在宣战诏书中则针锋相对,声称“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du li国”,声称其开战原因是“帝国于是劝朝鲜以厘革其秕政……朝鲜虽已允诺,清国始终暗中百计妨碍……更派大兵于韩土,要击我舰于韩海,狂妄已极。”表示其目的是“使朝鲜永免祸乱”、“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宣扬帝国之荣光于中外”。

    中ri宣战之后,满清新军从和川西的边境,通过铁路调往东北和朝鲜,四十万新军,除了留下几万人镇守边境和地方之外,其余的全部开赴战场。这无不显示出了满清打赢这一场战争的决心。同时,ri本也针锋相对的展开了动员,除了之前增设的六个师团之外,另外再增加十个师团。为了打赢这场战争,ri本更是向各国举债。这个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ri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美国希望ri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ri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法国为了趁ri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ri本侵略中国。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ri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ri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1894年7月下旬,中ri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清军在丰岛海面被ri军偷袭之后,很快也被在陆上的成欢驿的ri军偷袭,由于朝鲜zhèng fu已被ri本控制,叶志超、聂士成等部驻牙山的清军被迫绕道汉城,北撤到朝鲜北部重镇、平安道首府——平壤。

    9月7ri,平壤之战爆发。这是满清和ri本双方受此陆军大规模的作战。当时,驻防平壤的是大清新军第五镇和第八镇,总兵力四万余人。进攻平壤的则是ri本第2使团和第五师团,总兵力三万七千余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平壤城的地势也非常险要,易守难攻。而且清军还得到朝鲜人民的支持。当时虽然朝鲜zhèng fu被强行拉到ri本阵营,但朝鲜的平安道观察使闵炳奭积极协助清军作战,甚至连ri本推上台的傀儡大院君李昰应都暗中给清军传递情报。可惜清军并未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由于其主帅叶志超指挥失误和临阵脱逃,导致清军失败,以至于影响了整个战局。

    9月7ri,ri军分四路围攻平壤,兵力分散,由于李鸿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作战方针以及清将叶志超的胆小昏聩,第八镇统制左宝贵等人攻打ri军的行动不断遭到叶志超的阻挠,ri军遂于9月14ri顺利完成了对平壤的包围。

    战事非常激烈,虽然满清新军处于下风,但依然抵挡住了ri军的进攻。叶志超贪生怕死,在战局胶着的情况下,竟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ri本便在清兵的退路上设下埋伏。当天雨夜,撤退的清军中伏,阵脚大乱,死亡近5000人,被俘3000余人。平壤之战以清军大败告终。以后6天中,清军狂奔五百里,一路逃至鸭绿江边,于21ri渡鸭绿江回国。ri军一路高歌猛进,占领朝鲜全境。

    ps:第二更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