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都市言情 > 调教初唐 > 第 212 部分

第 212 部分

,不过李叔叔的话虽然糙了点,都四年了,一个娃儿都还没添,别说李叔叔,我家老爷子也比较隐晦地跟我提过这事。

    至于娘亲,倒是很着急,一会儿让我写信让大哥加把油,一会儿让我自个加把油,这都啥事嘛。就我那几个婆娘自个也纳闷,难道肚子大了一回就完事了?所以这段时间肚皮舞练的更起劲了,看样子,本公子还得努力一把,至少努力向种马方向发展,呃,指的是优生优育的优良品质,而不是逮着个妞就咬上一口的那种疯马。

    告别了李叔叔之后,领着俩忠仆,直入了裴府,这个时候,裴行俭的府中早已挤满了相熟的狐朋狗友,一个二个正在大呼小叫,举盏邀饮。其中最显眼的自然是程家那六位舅兄,谁让他们长的跟一个模子脱出来的似的,若是不熟悉的人,瞅见这六位在眼前上窜下跳,绝对会以为自个酒醉得厉害,一个人都能看成六个。

    这时候,裴行俭正扯着一个看起来也是学院的学员的壮汉,正在那边不知道嘀咕啥子,两人鬼模鬼样的,一看就知道那名学员也不是啥好鸟,近朱者赤,近墨这黑,这话我一向奉为经典。

    “哎呀,俊哥儿你怎么才来,大伙可都等你半天了,来来来,快里边请。”裴行俭扯着我就往里边走,这时候,原本与裴行俭不知道在算计啥地那位学员壮汉已经双脚并拢站得标直地向我敬礼:“学生见过院正大人。”

    “呵呵。这里不是学院里边。不必拘礼。裴兄弟。这位……”我回了一礼之后。冲这家伙一笑。然后问向身边地裴行俭,嗯,这人立正之后,倒是显得很人模人样得紧,而且面相雄伟,体态魁梧。绝对也不是一个普通角色,咱学院里边啥时候又出这等人物来了?

    “哦这位啊。他是今年年初时辽东半岛那边送来地进修学生中地一个。我跟这家伙挺聊得来地。一来二去。就成了朋友,姓黑齿。名常之。”裴行俭很是亲热地搂着这位雄壮汉子地肩膀笑道。

    --------

    我……嗯,麻木了,在一又二分之一秒内发呆了一会,总算是又恢复了过来,毕竟在我眼前的纨绔之友,随便拉扯一个出来都是名将。多这一个也不多。不过,还是让我有了意外的惊喜,没有想到当地的军方将领竟然这么有眼力,替咱大唐又发掘了一员名将。

    我挤出了一个和悦的笑脸:“哦,竟然是保送生?呵呵,怪不得我方一进步就觉得此人面相惊奇,体态雄伟,必然不是泛泛之辈。对了。是那位大人荐你来此的?”

    我这话倒是让黑齿常之颇有受宠若惊之感,赶紧谦虚地道:“院正大人过誉了,常之入军伍不过三载。尚无功勋,哪里当得大人此评。学生自幼读兵书,为地便是能沙场效命,建功立业,学生是受我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第一期学员轩萧校尉所荐。”

    这个时候,裴行俭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得了得了。别杵在门口了。快些进去,你们不饿我还饿呢。”

    我只能往里行去,不过还是回头叮嘱了黑齿常之一句:“怪不得,呵呵,好好好!一会儿,咱们俩可得好好聊聊,顺便跟我说说辽东的事儿。”

    “是!”黑齿常之地表情依旧显得不动声色,不过我还是瞧出了他眼中地欢喜和激动。废话,一个不起眼地学生能让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地实权人物瞅在眼里,这是多大的荣耀,再说了。如果他能表现得好,日后有了我这位大唐著名地伯乐先生的推荐,怕还不能一日千里?

    吃吃喝喝的当口,跟一票纨绔之友喝上了一圈,就拉了黑齿常之坐我边上,考较起学问来了,嗯,咱好歹也是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头目,考较学生的学业,也是咱的本职工作,所以也不算啥,加上本公子沙场征战,出生入死这么些年,就算是没吃过猪r也见过猪走路,三两个战例拔拉过来摆上,还是可以地。

    黑齿常之果然不是一般那种三言两语就能打发地菜鸟,提问或者是回答我的问题的时候都精细得可以,甚至包括士气的训练、士气、粮草等物都要地详细询问,方做出自己的判断。不错不错,至少在纸上谈兵上,这家伙也算得上是个人物,凭他这身板,若能多加磨练,再调教个几年,说不定就是一代名将从本公子的手里冉冉诞

    “好小伙子,不错,够可以的,这样吧,你先在炮兵学部锻炼一年,明年,我作主,调去参谋学院多历练一下。”我当既就拍了板,让这位日后的大唐名将很是感动了一回。

    随后聊起了辽东的话题,辽东那边的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亦不为过,宽阔的水泥直道,如今已经修过了黑水都督府,从辽州出发,经翰海都督府至黑水都督府,只需要花上半个月不到地时间,辽东各州县,大多数都已经被密布的水泥直道所交错联接在了一块,另外,辽东一带目前有二十八万户一百七十多万的汉族百姓,共垦良田二千五百多万亩,听到了这个消息,我眼珠子差点都瞪出了眼眶,乖乖,那可了不得,两千五百多万亩,那也就是二百五十多万顷地,大唐贞观十五年时,全国清查土地,计大唐共有田地五百七十九万顷,短短的七年时间,就陡然间增加了近二分之一的耕作面积,难怪,难怪李叔叔一个劲地强调要开发北大荒,努力迁移人口,加大宣传辽东地区的土地置换,另外,大唐的驽马百百之五十以上,优先供应往辽东开垦田地的百姓。

    “好啊,有了田地,有了人口,又有了粮食,大唐在辽东半岛,可以说是已经能稳稳地扎住根了。再过上十年,怕是辽东……”我很幸福地猛灌了自己三大杯,边上地黑齿常之只好莫明其妙地陪着我也干了三杯以示敬意。

    嗯,我真的是高兴,大力地发展,辽东道,目前已经成为了大唐粮食产量的丰产区,另外,辽东的煤、铁,同样也是大唐所需要地物资,长此以往,大唐越来越觉得辽东是绝对不能放弃的固有领土,汉文化的入侵,使得当地未开化的蛮子在人口占比上已经不足一成,再过上几年,怕是大唐在东北的百姓一人吐口唾沫,也能把那些少数蛮子给淹死掉。

    —

    这就是人口基数大的好处,在这个年代,正应和了后世一位吊人的一句名言:人多力量大。

    --------

    这个时候,黑齿常之倒也厚起脸皮替我推荐起他的一位好友沙吒相如,说他这位兄弟也跟他一般熟读兵书,师同一门,在兵法上的造诣相差无已。听了黑齿常之这话,我点了点头:“这样罢,我给你写一张条子,回了学院之后,你可以交给院监段将军,让他们考较考较你那位师弟,如果真的像你所言,那自然是照着你的法子处置,记住了,大唐军事学院里,靠的是真本事,只要你努力,不放弃,就会有成功的一天,这话,替我带来你那位兄弟。”

    “学生多谢院正大人提携,大人再造之恩,所赐之警言,常之与相如,自当谨记一生……”黑齿常之没有想到事情竟然如此的容易,喜欢得都差点要向我五体投地了,我赶紧扶住了他,勉励了几句之后,开始把酒言欢起来。

    希望黑常齿之和他的那位同门师兄弟别让本公子失望,嗯,别毁坏了本公子大唐第一伯乐的美名。

    第二天一早,顶着一颗宿醉未醒的脑袋,昏头昏脑地与二位忠仆就往渭南赶去,到了咱在渭南的家,直接就钻屋子里边打呼去也,搞的两个漂亮婆娘一脸的幽怨。直睡到了下午,方才翻身坐了起来。

    宫女姐姐就盘腿坐在榻上,拿着算盘不知道在计算什么,而程鸾鸾,也是一副很忙碌的模样,翻着一本旧得发黄的乐谱,哼着调子,然后使用简谱记录下来,嗯,温暖的阳光从窗外斜身入了房间,照在了她们的脸颊之上,仿佛是抹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粉,专注的表情,在那两个如花的娇颜上,就像是两尊绝色仕女瓷像一般。

    而程鸾鸾鼻间唇中低吟浅唱的曲调,犹如慢板的小夜曲,悠悠然然,让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和谐与安宁。

    第918章 有话要说

    哈哈哈,知我心者,吾之良配也。”一手搂着一个地大笑起来,可怜没有第三只手了,不然,连婵儿也搂入怀中,岂不更爽?

    听了我这句话,两位婆娘虽然对我在丫环跟前搂搂抱抱地有些嗔意,不过,更多的是得到了夫君赞许的欢喜。“夫君此举,必可与先贤比肩,妾身方才错怪了俊郎了。”程鸾鸾依在我的怀中,巧笑嫣然。

    “无妨,为夫此举,也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为夫无治理百姓之经验,然,陛下所托之重任,让为夫不得不耗费心血以思谋略,月前虽然停了劳役,绝了免役钱,百姓有交口称赞者,却也有怀怀疑为夫不过是信口空谈之辈,时间紧,任务重,为夫总不能等上一两年再作动作,况且,为夫观渭南之百姓,耕作之法过于老旧,即便为夫有良法以教,却无人愿意效法。不得不出此策,以赌为凭。”我长叹了一口气道。

    工作不好搞啊,特别是治理百姓的工作,但是愚民政策和强制政策是我最反感的,后世本公子最恨的就是政府采取各种野蛮的强制措施来干事,包括拆迁,包括市容,整天说让城市环境交通卫生作想,天天跟小商小贩作不懈的努力和斗争,全他妈是p话。

    拆迁,政府根本就是一收了钱的打手,正因为利益共享,政府才会这么卖力,怕是就算让政府把整个城市地所有建筑推倒了他们也愿意干。至于那些小商小贩。有那些精心去驱逐,怎么不好好地想想,如何让这些人的生存能够得到保障。有了生存的基本保障。难道大伙都吃饱了撑地?没日没夜地沿街叫卖,还要担心让恶狗似的某些机构人窜出来把人打了一顿把东西都没收去?

    嗯,所以,还是封建帝国主义好。至少老子现在是官,当过小老百姓,受过官府欺压的社会低层人群,所以。我特恨那种敢欺压民众,捏根j毛当令箭的人。哪个这么做,本公子第一个就收拾他。削得他连天白天黑都不知道。

    --------

    两个婆娘没想到自个地夫君方才还乐呵呵地。转眼间就咬牙切齿作横眉竖眼状。这让宫女姐姐柔声劝慰道:“俊郎。您就甭理城里边的百姓那些话儿便是,您所为者大,他日。怕是他们定会要为今日之所言而懊悔呢。”

    宫女姐姐这番话让我清楚了过来。呵呵笑道:“没,为夫可不是那样小气量之人,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最好让整个渭南和边上的州县都知道渭南县令狂妄自大,自喻能将万亩盐碱地治为良田。”

    听了我这话,程鸾鸾两眼一亮:“莫非俊郎您真有法子?”我笑着微微颔首,伸了个懒腰。站起了身来。活动了下双肩。背起了双手踱起了步子:“为夫是那种轻易让便人占我的便宜,还让人说三道四地笨蛋吗?哼。今年年内,便能知分晓,为夫就是要借着赌约,让渭南的百姓。知道什么叫生态农业。什么叫循环农业,什么叫轮种,什么叫产量翻番。”

    咱可不是吹牛,粪水池继续发扬光大中,臭气渐渐地随着发窑而渐渐地消散而去。而贮粪室里的各种粪便经过了蚯蚓们地疯狂吞食之后,留下地。是一堆最最上成地有机肥料之王。仅可使幼苗生长健壮、挺拔,而且可防治多种病害。并且能便得农作物的产量获得空前的提高。

    另外蚯蚓粪含有较高地营养成分。可以成为畜禽和鱼类地饲料添加剂,另外,还可以将繁殖出来的大量蚯蚓作为蛋白饲料添加剂,能有效地提高蛋产量和奶产量。

    虽然目前,这不过是本公子一个人在这儿吹嘘,可是我相信,不需要多久。就能让大唐所有农业科研工作者们看到现实。

    牛共计四百二十七头,猪,到目前为止,计有五百七十二头。另有j、鸭各三千余只,这两个多月来,牛的体重普遍增重都在一百五十斤上下,而猪,嗯,其长势跟吹出来似地,一天吓一跳的那种,一百多斤的猪,来了两月,都快就两百斤上下了。

    而那些老农,还有很多看热闹的渭南百姓,几乎把本公子这儿当成了一个参观点,每天都络绎不绝人来人往地来看,而那些突厥蛮子饲养员有个好处,那就是热情好客,在他们地眼里,只要你不是揣把刀子来跟前挑事,咱就把你当成朋友。虽然绝大部份地参观者都会婉拒那种黑呼呼地手递过来的夹菜馍,但偶尔还是有人会与他们一块

    苦。

    三千只j,三千只鸭,四百头牛、五百头猪,这么集中的养殖确实是让人十分好奇,除了草原民族在大草原上可能会进行集中饲养之外,可还没有哪个大唐百姓会这么干,而且这种大批量的圈养之法更是闻所未闻,一来二去的,为离渭南县城不过数里的地方反倒成了渭南百姓参观考察的一个重点对象。

    因为大家伙都想看看,这位败家子的县令是否真有他自个吹嘘地那么吊,随他们,我吩咐过了,只要他们不进入要害区域进行参观,一切自由,当然,也能打扰到我们的工作,更不能乱丢垃圾进我们的各个饲养棚里。

    而这段时间以来清理田亩和财产的工作得到了很好地配合,而那些与我合伙的渭南商人和地主,这一个多月间,他们的分红,业已收回了三分之一左右的成本,使得他们的干劲更足了,对于水泥和石灰坊的建设,这些家伙这一次钱就痛快得多了,若不是本公子拦着,怕是这帮子人还真拿钱不当钱了。

    “大人放心,老朽派出的售煤的人都在卖煤的时候说清楚了,烧过的煤渣,十斤换一个蜂窝煤,这可比直接拿钱去卖省事多了。”杜论这个老鬼精,果然不愧是做生意的料。

    我满意地点了点头:“唔,既如此,本官就更放心了,诸位,本官已经启奏了陛下,今年,咱们渭南县的所有税赋,一律免除。”

    听了我这话,在场的诸人皆尽面现喜色,连声赞诵本官如同他们的再生父母,嗯,听得我也很高兴。“不过,本官得提醒大伙,明年起,两税法就会正式在我渭南县境内开始实施,给了诸位半年多的缓冲期,当然,若是诸位不愿意呆在渭南,本官也勉强不得,呵呵,但有一条,但凡渭南之百姓及官员,都必须按新税制纳税。”

    大家伙都不说话,全都直勾勾地瞅着我,亦有人一脸半信半疑之色,我当然知道他们在疑惑啥子。“当然,所有人纳税,纳了多少,本官会直接公布于官衙之外的告示板上,以示公允。”我笑着指了指门外言道。

    --------

    —

    明显的能看到商人和地主们似乎有些心理平衡,不过,某些人却一脸心不甘情不愿的,嗯,官员这边大多都是面有戚色,这让我觉得好奇,等我把所有事项宣布完毕那些渭南的商贾和士绅们都离开之后,我把官员们都留了下来。

    “诸位同僚,有话但言无妨。本官也不是什么拿捏架子的人,再说了,陛下令我等来此,实验新法,为何?还外乎要在这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强制推行,若如此,早就刊行天下,何必拿区区渭南一县之地以作特别试验之地?”我坐回了矮榻上,冲在座的诸位言道。

    “大人,下官却实有话要说,而且,还就是关于这税制的问题。”崔仁师深吸了一口气,第一个开言。“哦,崔大人有言但说无妨,本官听着。”

    崔仁师开腔之后,我才明白过来为啥方才我那句话后,这些官员都皆尽面色不愉,我大唐官员是根据品级发放俸禄,以九品区分职级,作为发给俸禄的标准。

    并且,我大唐的官员又有着散官与职官之分。散官是一种表示身份地位的等级称号,没有实际职掌,相当于我们今天机关里的局级、处级纪检监察员之类。职官表示实际职守,有职有权。各级官员的品级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而俸禄只依九品正从分为十八级。

    领取的俸禄包括禄米、俸钱和职分田等。而且采取的是实行年禄、月俸双轨制。年禄,指的就是禄米,也就是给你粮食,让你至少不用担心吃不饱。京官正一品为每年给禄米七百石,从一品为六百石……而正九品为四十石,从九品为三十石,其他的差距之大,令人目瞪口呆。

    第919章 公务员?

    外,还有一样,就是月俸,月俸在武德年间时称为俸钱和食料,而现在,李叔叔作出了改革,除禄米外,不再另给月俸的食料,而以铜钱和帛布为月俸,这算是上一项较好的改,至少不让官员们每每领工资,总像农民工似的扛着一袋袋的米吭哧吭哧地走,而只需要两手搂抱着帛布像跳着双人舞般潇洒地踩着狐步往家赶。

    当然,这些是京官,就像那禄米,只有京官的份,而外官无禄,只能眼红眼绿地瞅着京城的官儿捧着禄米乐呵呵的笑,这也是为啥外官打破了脑袋也想往就城里挤的原因。

    而至贞观初年,中书舍人高季辅建言:“外官卑品贫匮,宜给禄养亲。”此后,李叔叔这才下了新规定,许外官比京官低一等给禄,一品以五十石为一等,二品三品以三十石为一等,四品、五品以二十石为一等,六品、七品以五石为一等,八品、九品以二石五斗为一等。若无粟则以盐代禄。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授于官吏们的职分田和永业田,职分田是政府给任官的土地,本人有使用权,无所有权,仅食租税按份收益,凡调任或离职要交还。此外的永业田,自正一品六十顷至五品五顷不等,子孙袭用。

    而现如今,大唐的各级官吏的工资并不算低,但是,其中却有一个相当大的缺口,那就是杂事。当官地,总不能自个炒菜做饭吧?总不能穿着官袍整天在外边游街窜巷的告诉大家该干啥不该干啥吧?

    另外,他们所用的一切事物,笔墨纸砚等办公用品,就连上厕所的手纸都得自己掏钱。嗯,自然房氏造纸坊在大唐各道连开了三十七家分厂之后。至少长安城的男女老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