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书院 > 都市言情 > 台湾娱乐1971(1-640) > 第 42 部分

第 42 部分

发牌照还早。”

    “就怕磨到j飞蛋打,英国人把电视牌照收回去,也不是没这个可能。”何世礼话里虽然担忧,但脸上却因一杆球打得好,全是笑容。

    几人打了一阵,都停下来站在旁边休息聊天,赵雅芝没打过高尔夫球,跃跃欲试好几杆直接没碰到球,最后终于把球打出去,兴奋地直叫。

    “喂,你姿势不对。”王梓钧说。

    “要你管。”赵雅芝白了他一眼,继续着自己的高尔夫球生结,不过最终还是得由王梓钧手把手地教她。

    王梓钧和赵雅芝在香港玩了两天,开始为电视台事情和那些合作人一起扯皮了。

    一边扯皮,一边写即将拍摄的电影剧本,待到王梓钧将手里的新鸿基机票卖完,1973年已经快要过去。

    而这个时候,关于电视台股份的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怡和洋行与商业电台加起来想要60%以上的股份,岑维休等三个香港报业巨头自然不肯,两边一直在打着嘴仗。

    至于王梓钧这个小兄弟,则是连c嘴的份都没有,按照双方的意思估计最后至多能给他5%到10%的股份。

    王梓钧本想替岑维休等人说话,但想想实在犯不着。

    突然间,王梓钧有了一个想法:反正未来的佳视从电视台筹办到开播用了近两年的时间,然后又用比这长不了多少的时间破产。自己干脆老老实实的交钱入股,对电视台的业务不管不顾,等到这帮人撤资闪人的时候再去收购,重整山河。

    不是王梓钧太独,不懂得强强联合与双赢。只是除了他之外,其他的五家股东全是鳄鱼,得利时自己根本分不了多少。

    王梓钧越想越兴奋,觉得这个想法可行。于是接下来便不再为自己争夺任何利益,在旁边有一句没一句地拉着偏架。

    王梓钧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六家股东签署合约时加上一条一一六家股东中任何一家想要撤股的时候,其他五家具有优先认购的权利。(未完待续)

    正文 176【围炉夜话】

    “老板,这一届的金马奖提名出来了。,、电话中,白沐阳兴奋地说道。

    “哦,我们的电影都有哪些提名啊?”王梓钧靠在床头,慢腾腾地翻着香港今天的财经新闻,毫无疑问地,所有股票依旧全线看涨。

    白沐阳道:“《喋血孤城》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彩色影片摄影、最佳剪辑、最佳彩色彩片美术设计、最佳录音六个提名,还有和李小龙的《精武门》一起获选最佳技艺特别奖的提名。另外《早安台北》获选最佳女主角和优等剧情片提名。”

    “白经理,你说咱们最终能获得几个?”王梓钧问。

    白沐阳想了想说说:“应该能有一两个吧,毕竟和咱们竞争的都是老牌大导演。”突然白沐阳又说,“对了,《影响》杂志像要邀请采访你。”

    “《影响》杂志?什么时候?”《影响》杂志是一本泛电影评论的杂志,中间几度停刊,后来甚至被评为华语电影杂志的圣经级读物。(大部分资料上认为《影响》创刊于1989年,其实最早的创刊日期为1971年12月10日,只是中间有过停刊。)

    《影响》杂志上的电影评论可比王梓钧的《壹周刊》牛专业多了,只是这本杂志专业性太强了,立场太坚定了,连制片人带观众,甚至是政府都在它的抨击范围之内。从去年底创刊以来,头几期还获得了轰动,可还没等到王梓钧的《喋血孤城》出来,这本杂志就开始受到各方的刁难,一直磕磕碰碰,头两个月才恢复正常。

    其杂志立场可以在它的创刊号的发刊词中看出:电影艺术的高度发展,已使它成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语言。但在我国,它却遭到来自制片者、政府、观众,甚至知识份子的多重误解和夹击,因而呈现著一付扭曲的面貌。该刊因此将从专业、学术的角度,深入探讨中、西方电影的各个面向,以导正国人对电影艺术的观点,让它的根能在国内发育、成长

    多牛啊,直接把自己当成国语电影的指导者,一创刊就把关乎电影的所有群体全部骂个干净。

    对于《影响》杂志的邀访,王梓钧还是高兴的,至少他在电影专业上获得了认可,这比在香港靠炒股赚个1000万都更让他开心。

    “就是这个星期,金马奖的颁奖典礼老板你应该要回来吧?就在那天花一个小时给他们就行了。”从白沐阳的语气中看来,他对《影响》杂志似乎也有些不爽。

    “那好,我明天就回台湾。”王梓钧说完挂了电话。

    刚和白沐阳通话结束,倪匡又打电话过来邀请他晚上去家里吃饭,说是古龙也到香港了。

    王梓钧通完电话便继续写剧本,又足足写了一天,《酒干倘卖无》的分镜头剧本终于创作完毕。

    是的,王梓钧的新电影就叫做《酒干倘卖无》。

    也许有一些朋友听到这个名字还很陌生,但70、80后的朋友,对《酒干倘卖无》、《一样的月光》这些歌,可能还会有一些印象吧?

    这部电影原名《搭错车》(其实本名就叫《酒干倘卖无》,因某些原因,上映前临时改为《搭错车》),是八十年代新艺城为打开台湾市场而制作的经典电影,黄百鸣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就把剧本写完~~在台湾用一个晚上和原定导演敲定前半部,回香港后用一个晚上写完后半部。

    王梓钧自觉才能比不过黄百鸣,他脑袋里虽然有整部影片,但写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却足足写了一个多月。原作中的大致情节并没有改动,但一些剧情却必须迎合当局,比如强行拆迁的剧情,在拍摄的时候就必须加入一些政府是为城市发展和老百姓未来幸福(拆的眷村)的镜头。否则他王梓钧再和蒋经国熟,电影都绝对通不过审核。

    电影大致剧情是一个退役的台国民党老兵因战场上拼杀时受伤成了哑巴,人称哑叔,以收购空酒瓶和捡破烂为生。1955年(原作为1957年)冬天的一个清晨,哑叔在高级住宅区的巷道里捡回一个被遗弃的女婴阿美。为此,妻子与他发生冲突,并离家而去。

    父女俩相依为命,阿美也渐渐长大成人……,

    王梓钧收起剧本,到洗手间去洗把脸,才开着车去倪匡家。

    倪匡两手空空从大陆偷渡到香港,如今经过十多年打拼,住的已经是富人区别墅,家中还有素质不错的菲佣。

    王梓钧来了之后,才知道今天居然是倪匡37岁生日,除了他的妹妹亦舒外,金庸、古龙也都在,如今几人正坐在客厅里谈古论今。

    倪匡的妻子则坐在沙发上看着无线台的《上海滩》,她身边还有个八九岁大的小p孩,想来就是未来玉女周慧敏的老公倪震。

    倪震似乎是不喜欢看《上海滩》,也没兴趣听父亲和好友的谈话,左右看看,便悄悄地溜走,回到自己的房间偷偷看黄玉郎漫画去了。

    “小王来啦!快过来。

    ”古龙朝王梓钧招手,迫不及待地问,“听说你上个月救了韩国总统?细节是怎么回事?”

    倪匡、金庸和亦舒三个作家都是好奇心重的人,全竖起耳朵听王梓钧讲八卦。

    王梓钧见他们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便向佣人要了一杯开水,喝了一口,手掌在茶几上一拍,正经道:“话说,那一夜,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正是个杀人放火的好天气。漫天风雪之中来了一个人。此人身长七尺,面若重枣,手提一尺血刃,腰跨九枚手雷。来时杀气冲天,他每踏出一步,大雪就从地上卷起,绕着他的周遭飞旋起来……,杀气,好重的杀气。便说此人……

    王梓钧说了半天,居然还在说开场白渲染气氛,古龙听得不耐烦了,一脚踹过去,骂道:“快讲重点”

    “呃,最近熊大哥的小说看多了,有点受影响。”王梓钧朝古龙挤眉弄眼。

    “哈哈哈……”众人大笑,古龙由于执着于创新,内容越写越开,就最近一本书里,因为手机看一个配角要拔一刀,结果拔刀之前的渲染表现写了两千字还没砍出去,急得一些读者破口大骂他拖字数。

    倪匡拍了下自己的腿,指着古龙大笑道:“哈哈一报还一报。”

    王梓钧这才收起玩笑,把事情的经过大致说了一下。

    金庸说道:“听说朴正熙在韩国风评很好,而且他自己以前就是军人照理说对军队的掌握应该很有力,怎么会有军队反叛?”

    王梓钧也没有说出其中内幕,只说道:“别忘了朴正熙就是靠军事政变上台的一个人,手段强硬的人物,敌人怎么会少得了?”

    “这倒也是。”金庸点点头。

    说起韩国的叛乱,金庸突然又联想到大陆此刻正在爆发的运动,便说刚传来消息,他一个大陆的老朋友前段时间不堪受辱自杀了。

    这一下触动了倪匡的神经,像是突然失去理智一样骂北方政府反倒是王梓钧这个应该骂得最凶的坐在那里沉默。

    金庸感叹一番,倪匡痛骂一通,关于北方运动的话题才告一段落。

    自始至终,王梓钧和古龙一个不想说、一个没兴趣,两个来自台湾的人连一句话都没讲。

    沉默一阵古龙才问金庸道:“查先生真的封笔再不写小说了?”

    金庸前年宣布封笔,但直到前段时间《鹿鼎记》完本才真正停下来,这也是当前武侠界的一个最火爆的话题。

    金庸笑道:“没那个精力了,我准备今后把自己的小说修改精编,再重新出版一套。”

    倪匡说:“我可没你那份热情,写了就写了,还用去改?”

    古龙挖苦道:“你写书比我抄书都快,当然没有心思去改。我也想停下来把以前的修订一遍,可惜一直没时间。”

    倪匡反击道:“你当然没时间,不写书的时候就在喝酒和找女人。”

    “哈哈哈。”王梓钧听他们两个说得有趣,不禁笑了起来,问旁边沉默的亦舒,“倪大小姐呢,最近有什么新的佳作?”

    亦舒耸耸肩道:“我啊,帮查先生打工咯。有心情就写写书,没心情就到处转转,看哪里有靓仔。”

    王梓钧赞道:“这才是真正懂生活的人啊,哪像我们一天到晚瞎忙。”

    倪匡愤然道:“你还瞎忙,你今年赚的钱已经抵得上我在香港每天写几万字写十年了。”

    古龙也附和道:“是啊,老实交代,今年到底赚了多少?”

    王梓钧随口道:“也就几百万而已。”

    “几百万?”倪匡的妻子正在看电视剧,也被惊得转过头来。

    王梓钧苦笑,他还没有算上在股市里圈的钱。

    “对了,王老弟不准备写新书了?《大唐双龙传》和《搜神记》快结束了吧。”倪匡问道。

    “倪大哥也在看我的书?”王梓钧问。

    金庸笑道:“你的书武侠小说界的人谁不看啊?”

    王梓钧道:“《大唐双龙传》还有一百几十万字吧,《搜神记》是三部曲。”

    “三部?”众人惊讶道。

    梓钧点头说。

    《搜神记》现在五族都已渐渐清晰,像夸父、青帝、王母之类的神话名人一个个出来,宏伟的洪荒史诗背景看得当下的读者目瞪口呆。一些因为喜欢王梓钧歌曲和电影才去买小说的粉丝,也看得不可自拔成了书虫。

    若是让他们知道《搜神记》是三部,还不得疯狂死。

    聊了一阵小说后,古龙道:“对了,武侠协会已经正式确定,开年三月份创办第一届武侠小说大奖,一起奉办的还有一个武侠小说创作大赛,现在已经开始征稿了。到时候你这个常任理事可不要借口跑了。”

    王梓钧想起协会成立后自己就去过两次,连忙说道:“一定参加”

    聊了不久就开饭了,菲佣把饭菜端上桌来,佣人去叫倪震出来吃饭,喊了好几次还不见人。倪匡进去找儿子,正好发现他在看黄玉郎的《小流氓》,接下来就是一顿好打,鼻涕眼泪一起流,一边抽泣一边吃饭。

    倪匡的妻子坐在一边不停地哄儿子,亦舒这个始姑却是若无其事地和王梓钧聊天。

    这个情形,王梓钧不由想起未来亦舒与倪震的姑侄大战……

    吃过饭后,微醉的王梓钧开着车回去,古龙却是睡倪匡家里,这两人是拜把子兄弟,感情可不是自己能比的。

    话说古龙去世后,生前一帮作家朋友在他灵前供祭了49瓶xo,谁知倪匡一到灵堂就开始哭,一边哭一把抱着瓶子喝酒。

    倪匡把祭古龙的洋酒喝了一大半后,古龙泉下有知,尸体气得吐血。倪匡不顾朋友警告,将古龙吐出的血小心地收藏起来……,

    “嘎!”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响起,前方一辆私家车中伸出个脑袋,对着马路上一个醉得脚步浮虚的人大骂道,“找死啊,扑街仔”

    那醉汉披着大衣,帽子压得很低,看不清面容。他弯着腰努力地站起来,还没走路,又向前扑腾,斜着向路旁走了好几步才扶着一根电杆站好。

    前面那车开走后,那醉汉突然又开始走路,这时却是突然朝路中间一倒,再也没爬起来。

    王梓钧开着车绕过醉汉,行了几米又停了下来,下车过去准备把他扶到路边躺下,否则哪个司机要是没看清楚直接开过去,非把他压扁不可。

    “喂,老兄,我把你拖到路旁去……”王梓钧说了一半突然愣住了,因为他在这醉汉身上没闻到酒气,反而是一股浓烈的血腥味。再仔细一看,这“醉汉”大衣下的衣服沾了一大滩血迹。

    “我擦”王梓钧猛地把他扔掉就想走。

    他刚跨出半步,那本该昏迷的家伙居然一只手抓住他的脚踝,有气无力地说:“救,救我!我给你……很多钱……”

    王梓钧不管不顾,想把自己的教从对右手里抽出来,那人看起来像要死了,却死死地抓住不放,仍旧重复道:“救我……救我……”

    “算了,算老子倒霉。”王梓钧叹了口气,把这人拖上车道,“先说好,送你去医院我就走,别来烦我。”

    “别……别去……医院…………,说完,那人头一歪,这一次是真正的昏迷过去。

    正文 177【《影响》的专访】

    王梓钧在听这人说不去医院的时候就后悔了,千万别他妈救上车的是一个通缉犯啊!

    现在扔下车也不好,被人看见就成杀人抛尸了。

    想来想去,王梓钧一车把这人拉去找14k的老大陈恪华。

    时间尚早,陈恪华还没有睡觉,见王梓钧弄进来一个半死人,他放下手丰的《资治通鉴》,皱眉问道:“他是谁?”

    王梓钧苦着脸说:“不知道,路边随便捡的,还说不去医院。我过来就是想问问,这家伙该不是你们社团的人吧?不是的话,我直接报警。”

    陈恪华走过来把那人的大衣掀开,借着房间里的灯光,清晰地可以看见其身上有两个血d。陈恪华解开他的上衣,看了看伤口说:“受伤至少有两天以上了,只做过简单的处理,还长时间泡过水,没死算他命大。

    “细仔,去把杨医生找来。”陈恪华吩咐之后,在那人身上摸索一阵,很快又摸出三把手枪。

    陈恪华看着手枪的型号,若有所思,过了一阵才说:“别忙着报警,救好了再说。”

    很快,一个提着工具箱的白褂子医生就带着两个助手来了,陈恪华让人把伤者抬入偏房中一个小厅里。这里居然是一个简易的手术室,连无影灯都有。

    王梓钧也懒得管了,向陈恪华告了别便回到酒店里。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就乘飞机回到台北。

    到了公司,王梓钧把《酒干倘卖无》的剧本扔给白沐阳,说道:“白经理,有新任务了。”

    白沐阳接过来一看是剧本,便问:“准备什么时候开拍?”

    王梓钧说:“一部分的演员我已经确定了,你去调整一下他们的时间。还有一些角色的演员我再找找,看能不能找到更合适的口最迟是过年休假之后,我确定的演员一定要保证都能到齐。对了,你给我找的助手呢?”

    白沐阳说:“不好找啊。既要熟悉电影业务和流程、又有极强管理和协调能力的人,只能去其他公司挖,可这样的人本就混得不错,挖过来你给人家一个人职务?你的专职助理?”

    王梓钧很随意地看了他一眼,心里有些明白,带着征询的语气说:“要不副总经理吧。现在公司渐渐大了起来,以前两个的副总才能又平庸,其中一个还去了影城那边做管理。我们的公司总不可能一直是作坊式,什么事都让你亲自去干吧?”

    “那好吧,我去别的公司挖一个人才过来。”白沐阳点头说,“老板,影城那边通往山下的沥青公路已经修通了,‘常德城,和服务酒店也基本竣工,你看完全竣工那天是不是亲自去看一看?”

    “当然要去。”王梓钧笑道,“我还想打出名气后,让其他公司到我们影城拍戏收租呢。”

    白沐阳拿出几份材料,说道:“这是《喋血孤城》的东南亚票房,一共折合5200万台币。刨去税收、片商分红和宣传等费用,公司的收入是1400万,你个人的导演分红是600万。”

    王梓钧拿过来一看赞叹不已,东南亚果然是电影倾销地啊。

    “里面留500万出来,继续扩建影城,就按汉唐宋元明清的分类风格来建造,最好能弄出点宫殿来。”王梓钧说。

    “…………白沐阳一阵无语,那个常德城只是微缩版的清代县城就前后花了近2000万,还不包括地皮,如今居然还要建宫殿!

    王梓钧拍拍他的肩头说:“慢慢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先找设计师把整体地建筑群规划好,我们一年建一点。你看好吧,明年无论是香港还是台湾的电影公司要实景拍摄古装剧,我们的影城都是首选。”

    白沐阳只能点头附和,又汇报了一些工作情况,大概是公司现在的几位导演都在拍戏,摄影机有